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03-别史

26-台湾通史-清-连横-第82页

r>戎旗五镇
○郑氏水师各镇表
楼船前镇
楼船后镇
楼船中镇
楼船左镇
楼船右镇
水师前镇
水师后镇
水师中镇
水师左镇
水师右镇
水师一镇
水师二镇
水师三镇
水师四镇
水师五镇
水师六镇
水师七镇
水师八镇
水师九镇
水师十镇
○郑氏台湾及各岛守将表
总督承天南北两路军务:永历十五年设,以周全斌任之。
北路总督:永历三十五年设,以左武卫何佑任之,智武镇李茂为副,驻鸡笼。
承天府守将
安平镇守将
鹿耳门守将
澎湖守将
淡水守将
思明州守将
南澳守将
铜山守将
达濠守将
南日守将
舟山守将
○清代台湾水陆营制表
台湾镇标中营:康熙二十三年,驻府治。
镇守台湾总兵官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设,雍正十一年议照山陕沿边之例为挂印总兵,给方印。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把总四员(裁一名)
外委五名(裁一名)
额外三名(裁一名)
马兵二十四名(裁十二名)
战兵三百八十二名(裁一百三十五名)
守兵四百三十名(裁一百三十五名)
计兵四百六十名。除抽裁革故停募未补者四十四名,又抽配左翼练兵一百三十九名,实存在营一百八十三名。
镇标左营:康熙二十三年设,驻防府治北路。光绪五年,改为恒春营。
镇标右营:康熙二十三年设,驻防府治南路。同治八年,改为道标营。
台湾城守营:雍正十一年设,分为左右两军。
参将一员
左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外委四名(同治八年裁一名)
额外一名
马兵七名
战兵二百零五名(裁七十五名)
守兵二百八十三名(裁一百名)
右军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同治八年裁)
把总二员
外委六名(裁二名)
额外一名(裁)
马兵七名(裁)
战兵二百五十名(裁九十六名)
守兵三百四十五名(裁一百二十名)
左右计兵三百九十二名。除抽裁革故停募未补者二百四十四名,又抽配左翼练兵二百三十三名,分派八城及炮兵一百六十七名,实存在营汛防者一百十五名。
恒春营:光绪五年设,驻防恒春。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把总二员
外委四名(裁一名)
额外三名(裁一名)
马兵十四名(裁十一名)
战兵三百三十二名(裁一百五十五名)
守兵四百名(裁一百四十五名)
计兵四百三十五名。除抽练兵一百八十六名,又派各汛一百八十五名,实存在营六十四名。
道标营:康熙二十三年设。拨镇标右营守备一员、左营千总一员、左右营把总各一员,三营兵各一百名。六十年裁归。同治八年再设,升游击为都司,驻防府治。
都司一员(同治八年设)
游击二员(同治八年裁)
守备一员(裁)
千总二员(裁一员)
外委五名(裁二名)
额外二名
马兵十四名(裁十一名)
战兵二百七十九名(裁九十三名)
守兵三百五十三名(裁八十一名)
计兵四百六十一名。除挑裁革故停募未补者一百三十名,实在存营三百三十一名。
南路营:康熙二十二年设,驻防凤山。
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二员)
把总三员(裁一员)
外委六名(裁三名)
额外四名(裁一名)
马兵十名(裁)
战兵四百二十九名(裁二百五十三名)
守兵五百八十名(裁三百三十六名)
计兵四百二十名。除挑裁革故停募未补者二百五十三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六十七名。
下淡水营:雍正十一年设,驻防下淡水。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外委三名
额外二名(裁一名)
马兵六名(裁)
战兵三百四十八名(裁二百十四名)
守兵二百三十五名(裁三十九名)
计兵三百三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二百零三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二十七名。
北路协中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参将,驻诸罗县治。雍正十一年,移彰化,设副将,增为中、左、右三营。
副将一员:雍正十一年设。光绪十四年,移驻埔里社。
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把总四员(裁一员)
外委九名(裁三名)
额外五名(裁三名)
马兵十四名(裁)
战兵五百四十七名(裁二百三十九名)
守兵六百六十三名(裁二百十七名)
计兵七百五十四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四百六十八名,又调防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