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畯曰:“吕子衡忠笃亮直,性虽好奢,然以忧公为先,不足为损。避袁术自归于兄,已作大将,别领部曲,故忧兄事,乞降为都督,办护修整吾军,加之勤恪,与吴汉相类,故方之。皆有趣,非孤私也。”
卷第一校勘记
〔1〕吴上 “吴上”二字原缺,库本有“吴”字,据本书体例当作“吴上”,今补正。
〔2〕建业者古之金陵地 其前一行原有标题“吴太祖”三字,今据库本删。
〔3〕梅里平墟今常州无锡县东三十里 《史记?吴太伯世家正义》云,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4〕秦本纪渭南至蜀郡已上三十六郡也 “渭南、河上、中山、平原”,《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作“黔中、长沙、内史、九原”。《实录》误。
〔5〕楚亡以后一十三年当始皇三十六始皇东巡 《汉书?武帝纪》《通鉴》七皆云,秦始皇东巡在始皇三十七年。秦灭楚在始皇二十四年,此亦云“楚亡以后十三年”始皇东巡,以此推算,亦为始皇三十七年,此“三十六”当为“三十七”之误。
〔6〕汉武帝元封二年至置一十二州刺史以领天下诸郡 《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汉旧仪》及《通鉴》二一皆云,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据此“二年”当作“五年”、“十二州”亦当作“十三州”。
〔7〕时扬州刺史刘繇为袁术所逼 “袁术”底本作“袁述”,据甘钞本、徐钞本改正。刘繇为袁术所逼事,见《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8〕末城 《汉书?地理志》上作“宣城”。
〔9〕太祖上 “太祖上”上原有“吴”字,其下有“太祖下废帝景帝后主”九字,今皆据库本删。
〔10〕仕汉为破虏将军长沙太守 陶札云:“据《吴志·孙坚传》,坚以长沙太守起兵讨董卓,至鲁阳,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实录》叙坚为破虏将军在举兵前,误。”
〔11〕破卓军于阳夏 “阳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作“阳人”。陶札云:“《实录》作‘阳夏’,误。”陶说是,《通鉴》六○亦作“阳人”。
〔12〕海贼胡玉劫南人物 陶札云:“《实录》‘南’字应为‘商’字之讹。”陶说是,《吴志·孙坚传》作“贾人”亦可证。
〔13〕案志林孙坚生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仁即庶子 “志林”原作“志”、“庶子”原作“戏子”。陶札云:“《吴志·孙坚传》注《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案《实录》‘志’下脱‘林’字,徐钞本《实录》‘戏’作‘庶’。”陶说是,库本即作“志林”,今据改。
〔14〕表为汉折冲校尉使破庐江太守陆康 陶札云:“《吴志·孙策传》,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在策破陆康后,是也。”
〔15〕僮芝自署庐陵太守 “庐陵”原作“庐江”。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又丹阳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案《实录》‘庐江’乃‘庐陵’之讹。”陶说是,周钞本正作“卢陵”,僮芝据庐陵事亦见《通鉴》六二,今据改。
〔16〕案江表传 “案”原作“策”。郦校云:“‘策’疑当作‘案’。”郦说是,库本即作“案”,今据改。
〔17〕复为子章取策从兄贲女为夫人 “章”当作“彰”,谓曹操子任城威王彰也。
〔18〕丹徒 原作“丹阳”。周钞本及《吴志·孙坚传》注引《江表传》并作“丹徒”,是,今据改。
〔19〕克昌堂构 “构”字原缺。宋本避高宗名讳遇“构”字皆空阙,或注“今上御名”,后之翻宋本亦因之。库本、徐钞本及《吴志·张昭传》皆作“构”,今据补。下不一一具校。
〔20〕江表记 《吴志·孙权传》作“江表传”。《旧唐书·经籍志》上、《新唐书?艺文志》二并云:“《江表传》五卷,虞溥撰。”
〔21〕二万人 《通鉴》六三作“二万余人”,周钞本及《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并作“三万余人”。
〔22〕是岁丹阳都尉妫览至谋杀太守孙翊 陶札云:“《吴志》孙翊被杀在建安九年,《实录》系于十年,误。”陶说是,《通鉴》六四亦见载于建安九年。
〔23〕问讯老母 “问”原作“间”。陶札云:“《实录》‘间’字应为‘问’字之讹。”陶说是,宋本及《吴志·太史慈传》皆作“问”,今据改。
〔24〕门下都督 周钞本眉批云:“不当有‘都’字。”《吴志·太史慈传》作“门下督”。
〔25〕乃令孤攻庐江 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记孙策语‘仍令孤攻庐江’,案《实录》‘乃’字应为‘仍’字之讹,徐钞本《实录》‘庐江’下有‘太守陆康’四字注。”
〔26〕但其后不遵臣节自弃作邪僭事 “僭”原作“谮”。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谮’作‘僭’。案《江表传》作‘僭’是也。徐钞本《实录》正作‘僭’。”陶说是,周钞本、刘钞本亦作‘僭’,今据改。
〔27〕刘公丧亡 《吴志·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作“刘繇丧亡”。周钞本眉批云:“初但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