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一等精奇尼哈番、四百一十两。二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八十五两。三等精奇尼哈番、三百六十两。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三百三十五两。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三百一十两。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二百八十五两。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二百六十两。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二百三十五两。一等阿达哈哈番、二百一十两。二等阿达哈哈番、一百八十五两。三等阿达哈哈番、一百六十两。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一百三十五两。拜他喇布勒哈番、一百一十两。拖沙喇哈番、八十五两。固山额真、尚书、一百八十两。梅勒章京、侍郎、一百五十五两。甲喇章京、理事官、一等侍卫、一百三十两。牛录章京、副理事官、二等侍卫、一百五两。拖沙喇哈番品级官、三等侍卫、八十两。护军校、骁骑校、他赤哈哈番、六十两。七品等官、四十五两。八品等官、四十两。其禄米照俸银、一两支给一斛。
○大计天下大小官员、副使刘应锡等、九百六十九员。各革职、降调、致仕有差。
○乙未。补原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李森先原官。
○裁广东广州、肇庆、二府捕盗通判。
○谕礼部、闻满洲、蒙古、汉军、汉人、及诸色人等。年当幼少。皆踢石球为戏。本朝平素学习艺业。骑射之暇、旁涉书史。各该旗牛录、及包衣牛录、即行严禁。
○丙申。上幸内院、阅通鉴、至唐武则天事。谓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甯完我、陈名夏等曰。唐高宗、以其父太宗时之才人为后、无耻之甚。且武则天种种秽行、不可胜言。又问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对曰。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俱属贤君。上曰。此数君者、又孰优。名夏曰。唐太宗似过之。上曰。岂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文程等奏曰。诚如圣谕。
○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张凤翔、以年老致仕。命驰驿归里。
○升山东兖州府知府白秉真、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兼右参议兖青等处兴屯道。济南府同知戴圣聪、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管布政使司右参议事、济东等处兴屯道。
○复设扬州府西河船政同知。
○丁酉。万寿节、遣官祭太庙、福陵、昭陵。
○遣官祭东岳、城隍真武之神。
○是日上御太和殿。诸王、贝勒、文武群臣、上表、行庆贺礼赐宴毕命学士图海、召大学士陈名夏至。上问天下何以治、何以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名夏对曰。皇上如天、上心即天心也。天下治平惟在皇上。皇上欲致天下治平、惟在一心。心乎治平、则治平矣。上曰。然。其道如何。名夏奏曰。治天下无他道、惟在用人。得人则治。不得人则乱。上曰。然得人如何。名夏奏曰。知人甚难、然所以知之亦易。今诚于群臣中择素有德望者、常赐召见访问。则天下人心鼓舞、无不欲宣力效能者矣。上又曰。唐朝家法、保以甚丑。名夏奏曰。由太宗家法未善、故致女主擅国、祸乱蔓延。然贞观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上又曰。黄膘李三、为民大害。诸臣畏不敢言。鞫审之日、甯完我、陈之遴、默无一语。叔和硕郑亲王诘责之。之遴始云。李三巨恶、诛之则已。傥不行正法、之遴必被陷害。观之遴此言。岂非重身家性命乎。名夏奏曰。李三虽恶、一御史足以治之。臣等叨为朝廷大臣、发奸摘伏、非臣所司。且李三广通线索、言出祸随、顾惜身家、亦人之恒情也。今皇上日召见臣等。满汉一体、视如家人父子。自今以后诸臣必同心报国、不复有所顾惜矣。上又曰。人君之有天下、非图逸豫乃身。当孜孜爱民、以一身治天下也。若徒身耽逸乐、又安望天下治平。惟勤劳其身以茂臻上理、誉流青史、顾不美欤。然朕虽勤于图治、岂遂无过失。专赖卿等、匡其不逮。傥朕躬有过、慎勿讳言。名夏奏曰。皇上宠眷诸臣、常加诫谕、人心大不同于曩时。况臣受皇上厚恩岂甘缄默。但恐指陈过当耳。上又曰。李三、孑然小民何以官民皆惮之。名夏奏曰。李三、诚非大害。官民果实畏之。盖都城五方杂处、如李三者、尚不乏人。今日一李三正法、明日又一李三出矣。李三与各衙门胥役、结纳最广。故使人皆惮之。其要莫如拔本塞源、令人皆凛凛不敢效尤。彼李三者、何足论也。上曰。李三一小人。勿谓朕屡言及之。朕之所以屡言者、欲诸臣改心易虑。有所见闻、即行陈奏耳。朕自今以后、不复更言李三矣。又曰。治天下大道、已略言之。更言其小者、如喇嘛竖旗动言逐鬼。朕想彼安能逐鬼、不过欲惑人心耳。名夏奏曰。皇上此言、真洞晰千载之迷。尝谓有道之世、其鬼不灵。光天化日、岂有逐鬼之事。上又曰。朕思孝子顺孙、追念祖父母、父母、欲展己诚、延请僧道尽心焉耳。岂真能作福耶。名夏奏曰。若果有学识之人、必不肯延僧道。为此者、多小民耳。以其爱亲之诚、故圣王不禁。上曰。尔可将朕言、传谕陈之遴、甯完我、知之。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