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赞皇帝累飞诏示,必以备物典册,将加徽号,鸿名果降贵。近受英武皇帝兼颁龙衣、玉带、驷马雕鞍,别赐神旗、鼓呼。英武皇帝严整仪卫,亲率公卿届初禅之境,臣幸陪天仗,亲奉德音,欢心有待,谨作铭。
《十国春秋·北汉英武帝纪》载,广运三年,遣使于辽,言“天赞皇帝天清节,我国设‘无遮会’,饭僧祝厘。”
【宫词】故第宏开显圣宫,巍巍七庙尽追封。叔皇报聘颁新赐,玉带横腰饰九龙。
【简释】《十国春秋·北汉睿宗纪》载,天会元年七月,初立七庙于高祖旧第,号“显圣宫”。
《十国春秋·北汉世祖纪》载,乾祐四年夏四月,帝命宰相郑珙,以厚赂谢辽,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六月,辽主册命帝为“大汉神武皇帝”。妃为皇后。又以黄骝九龙,十二稻玉带报聘。
【宫词】十二州环似拱辰,无端皆唱赤真人。雪花六出霏宫树,台馆唯争一夜春。
【简释】《十国春秋·北汉世祖纪》载,乾祐四年,帝继位于晋阳,仍用乾祐年号。所有者,并、蔚、汾、沂、代、岚、宪、隆、沁、辽、麟、石诸州之地。
《十国春秋·北汉睿宗纪》载,天会二年冬,国中大雪,国人唱曰:“生怕赤真人,都来一夜春。”人以为宋受命之应。
●全史宫词卷十六 宋
宋,太祖姓赵,名匡胤,涿郡人。事周世宗,屡立战功。以殿前都检点,领归德军节度史。恭帝显德七年,引军北征,兵变还都,遂受周禅。都开封,在位十七年崩,葬永昌陵,改元三(建隆、乾德、开宝)。太宗名炅,初名光义,太祖母弟,在位二十二年崩,葬永熙陵,改元五(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子真宗恒立,二十五年崩,葬永定陵,改元五(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子仁宗祯立,四十一年崩,葬永昭陵,改元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英宗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子。仁宗无子,立为皇子。在位四年崩,葬永厚陵,改元一(治平)。子神宗顼立,十八年崩,葬永裕陵,改元二(熙宁、元丰)。子哲宗煦立,十五年崩,葬永泰陵,改元三(元祐、绍圣、元符)。徽宗佶,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哲宗无子,帝奉向太后命即位。二十五年,金兵深入,帝传位太子,京城陷,金人执之以归,封德公,后封天水郡王,至高宗绍兴五年殂于五国城。梓宫还临安,葬永固陵。改元六(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钦宗名桓,徽宗太子,受内禅。明年金兵陷京师,帝出降,北迁,封重昬侯,至绍兴三十年遇害,改元一(靖康)。
以上是为北宋,共九主,凡一百六十七年。
【宫词】招军格子破寻常,貔虎桓桓扫八方。红日当天星光退,御楼几度纳降王。
【简释】《画漫录》载,太祖招军格,不全取长人,要琵琶腿、车轴身。取多力。
《庚溪诗话》载,太祖微时,客有“咏初日”者,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盖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极,僭窃之国,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远矣!
《六一诗话》载,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词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江南李后主也。
【宫词】猊座庄严礼宝龛,黄袍卫护仗瞿昙。君王欲荐慈闱福,宣赐神仙的乳三。
【简释】《清异录》载,太祖陈桥时,太后方饭僧于寺,惧不测,寺主僧誓以身蔽。上受禅,赐“的乳三神仙”。
《宋史·太祖纪》载,次陈桥驿,军士控弦露刃,直扣寝门,相与扶太祖出听事,被以黄袍。诸军列拜曰:“诸军无主,愿策检点为天子。”传呼万岁,声闻数十里。
【宫词】国家武备莫轻妄,内院频开蹴鞠场。花下一丸尘起处,至尊敌手是韩王。
【简释】《元王恽题宋太祖蹴鞠图诗注》云,凡六人对蹴者,赵普旁看者,太宗八王一道士与从者,普封韩王。
【宫词】藩臣千里贡名鹰,雨血风毛遍九坰。■〈口木〉嗽书存今东阁,君王新却海东青。
【简释】《五总志》载,登州海崖林中,有鹘。能自高丽,一飞渡海,号曰“海东青”。本朝夏帅赵保全得之以献太祖,太祖却之曰:“朕久罢田游,尽放鹰犬,无所事此,却以赐卿。”
《肎綮录》载,临安有人好养鹰,尝见其几间有书一帙。上题“■〈口木〉漱”二字。皆饲鹰之法。问所从来,则曰:“先人在北,司诸阉,往来最厚,以此见遗。”“■〈口木〉”字,沈存中《笔谈》载,养鹰鹯者,其类相语,谓之“■〈口木〉”。
【宫词】宣德楼前月色明,御街处处听鸣钲。深宫叶子消长夜,容易虾蟆报六更。
【简释】《东京梦华录》载,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
《孔氏杂说》载,今之更点———击钲。
《农田余话》载,今之“叶子戏消夜图”,相传始于宋。太祖令宫人皆习之,以消夜。
《宋稗类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