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茂,深有经学根底。韩愈《答李翊书》:“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又曰:“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列传》:秦军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请从行。“平原君曰:‘夫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翻翻”,飞动貌。屈原《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陆离”,光采斑烂绚丽。《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曼陆离。”“玙璠”,美玉。
③“乃祖黄门公”以下十二句,颂戴英之名节。“黄门’,指戴生祖父给事中戴英。
④“簪笔紫微垣”,犹言任职宫廷,为皇帝近侍之臣。“簪笔”,古代侍从之臣,簪(用为动词,作“插”解)笔于冠侧,以备记事,与“珥笔”义同。《明史》卷七十四《职官志》三:“凡日朝,六科(给事中)轮一人立殿左右,珥笔记旨。”“紫微垣”,本星座名,为三垣之一,由十五颗星组成;以北极为中枢,分为两列,成屏藩状,故人们用以比皇帝之居处,这里代指宫廷。
⑤“一劾武陵相”以下四句,“武陵相”,指杨嗣昌。嗣昌,武陵人。崇祯十年三月,家起为兵部尚书。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以剿灭农民军的策略,然又专委力主抚议的熊文灿督师,一无所成。他“工笔札,有口辩”,深得皇帝信爱,十一年六月,又改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参机务(按:即拜相),仍掌兵部事”。九月,清兵入塞,直逼京师,并攻掠山东,嗣昌与监督宦官高起潜又主款议,“戒诸将勿轻战,”“亡七十余城”(《明史》卷二百五十二《杨嗣昌传》)。“秉钺,言任兵部尚书,总领天下兵马也。《周礼夏官大司马》(按:兵部尚书的古称):“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诗经商颂长发》:“武王载斾,有虔秉钺 ”“甄司寇”,指刑部尚书甄淑;刑部尚书,古称司寇、大司寇。《明通鉴》卷八十七崇祯十七年秋七月:“是月,刑部尚书甄淑罢。淑性刻,又窥上意,谳狱多深文。”练贞吉曰:“(戴英)居言路,首陈武陵相杨嗣昌误国,又劾刑部尚书甄淑不能执法平反,务以深刻阿思宗(按:即崇祯帝)旨。”
“批鳞”,谓敢于直言犯上也。《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古以龙为人主之象,因称触人君之怒,敢犯颜直谏曰“批鳞”。
“格天”,此谓感动皇帝。《书经说命下》:“佑我烈祖,格于皇天。”伪《孔传》:“功至大天,无能及者。”《后汉书皇甫嵩朱传论》:“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文选王简栖头陀寺碑文》:“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吕向注:“格,至。光充表外。弘,大。启,开也。言宋圣德,上至于天,傍开四外,又大开惠泽,兴复积坏之理也。”此句谓其感动皇帝之语愈加温厚。
“从古笃棐臣”以下十四句,称颂戴生之父九韶。“棐臣”,辅导、辅佐之臣;棐音菲。
“而父本王、谢”,言九韶有王导、谢安那样济世安邦之王佐之才。
“入献春明策”以下四句,言九韶曾两次入京参加会试,其策论皆能剀切陈言,针砭时弊;然而两次皆未被收取,以致遗恨无穷。“春明”,唐朝京城长安之东门有三,中曰春明门,后用以代指京城。“策”,《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后颁科举定式……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过秦论》”,《文选》卷五十一贾谊《过秦论》李善注:“《汉书》应劭
曰:‘《贾谊书》第一篇名也,言秦之过。’所谓《贾谊书》即贾谊《新书》。其第一篇《过秦论》上在分析秦灭亡的原因时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明末的政治形势与秦末类似,也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即李自成一发动起义而明朝之“七庙(社稷)”便隳灭,崇祯帝亦吊死煤山,其原
因也是对百姓不施行“仁义”,“辽饷”、“练饷”、“剿饷”将百姓都逼上“梁山”,故借以说明九韶会试中所撰策论的内容。
“壮年甘沦落”以下二句,“沦落”,沉沦,没落;此指明朝亡后,
自甘沉沦没落,不求仕进(于新朝),故下句云“不愧(明朝)养士恩”。
“至今侍乃祖”以下二句,“至今”,谓从明亡到顺治九年也。“风雨种瓜园”,言其无论政治形势多么险恶,皆隐居守节不渝。“风雨”,喻政治上险恶形势。“种瓜园”,《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