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104-四忆堂诗集校笺-清-侯方域-第141页

:“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勖哉尔戴生”以下四句,对戴生的勉励与叮嘱。勖,勉励,努力。“负荷”,继承(先辈遗志)。《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按:堂构,指祖先遗业),以成勋业也。”“谖”,音喧,忘也。“鸱枭”,喻奸邪之徒。《史记》卷十八《贾谊列传吊屈原赋》: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凤与鹓”,喻高尚贤德之士。“鹓”,指鹓,鸾凤之属。《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音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漫赠二首
四娘逸韵最清真,杜曲行觞恼杀人。侥幸城南歌舞地,长安昨日已风尘。
转忆开元黄四娘,依稀为说旧平康。荔枝红散海棠尽,惟有溪花扑面香。
笺注:
①本诗似为顺治九年冬,作者访问江南时,于南京赠昔日歌伎之作。
②“四娘”,即下首“转忆开元黄四娘”之“四娘”,参见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浦起龙《读杜心解》曰:“黄四娘自是妓人。”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云:“按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又唐人以称行第为尊敬,浦氏未免望文生义。”陈贻焮《杜甫评传》(下册)云:“我看这位黄四娘大概是在百花潭这一带当垆卖酒的老板娘。”从方域本诗观之,当取浦氏说为长。这里作者用以代指所赠歌伎。
③“杜曲”地名,在唐朝京城长安西南,为世官大姓杜氏聚居之处,亦为唐代繁华游乐之地。《新唐书》卷一百六《杜正伦传》:“正伦与(长安)城南诸杜昭穆素远……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民)自是南杜稍不振。”《清一统志西安府二古迹》:“杜曲,在咸宁县(治所长安)南韦曲东,其南又名杜固。……《雍录》:樊川韦曲东十里有南杜、北杜。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皆名胜地。”按:即下句所云“城南歌舞地”也。此代指明朝南京城南秦淮河畔之南曲也。
④“侥幸城南歌舞地”以下二句,“长安”,唐朝京城,这里代指明朝之南京。“风尘”,喻战乱。《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此言弘光帝苟安南京,清兵渡江,倾刻覆亡也。
⑤“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年),为唐朝鼎盛时期。
“旧平康”,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天宝》上《风流薮泽》:
“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荔枝红散海棠尽”,此句是说经过战乱,昔日淫靡奢侈的生活已经烟消云散。《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传》上《玄宗贵妃杨氏》:“妃每从游幸,乘马则力士授之策。凡充锦绣官及冶瑑金玉者,大抵千人,奉须索,奇服秘玩,变化若神。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宋乐史《杨太真外
传》:“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时宿酒未醒,命高力士及侍儿扶掖而至,醉颜残妆,钗横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海棠春睡未足耶!”
“惟有溪花扑面香”,赞所赠歌伎也。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阳羡同陈四丈过吴氏隐居
草堂无恙逐溪开,曾到东郊旧隐来。老桂解怜悲秋意,疏梅羞入剂盐材。注草堂有两桂三梅,皆多年物。陈君野服容相访,侯子狂歌更一回。阳羡只今多气色,遗耆膺诏上金台。自注前一日见当事荐阳羡人才姓名。
校记:
一一“悲秋”,强善本作“招隐”。
笺注:
①“阳羡”,今江苏宜兴。“陈四丈”,陈贞慧。贞慧兄弟四人,长曰贞贻,仲曰贞裕,三曰贞达,贞慧行四,故云(见《壮悔堂文集》卷十《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赠少保陈公墓志铭》)。“吴氏”,指陈贞慧姐丈、万历四十三年(己卯)举人、宜兴世家吴问卿。详前《壮悔堂文集》卷六《云起楼记》笺注①、卷十《曹秀才墓志铭》笺注。吴氏在宜兴城中有别墅曰云起楼,“极亭台池沼之盛”(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卷四《感旧绝句吴孝廉问卿》诗自注);郊外有园林南岳山房,“绕园悉种梅花”(仝上),问卿即隐居于此。清顺治七年卒,卒后舍为佛寺。陈维崧《吴孝廉问卿》诗自注:“死之日,舍南岳山房为枫隐寺。”方域《云起楼记》亦云:“孝廉又有南岳别墅,死时舍为寺。”又云:“孝廉死时,岁在庚寅(按:清顺治七年),余后二年始至,为壬辰(顺治九年)。”本诗正作于此时。
②“无恙”,依然原样,完整无损。
③“老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