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27-新锲宗先生子相文集-明-宗臣-第18页

每御史行部视学。则诸愽士辄举公说书。公说书。人既伟秀。又议论清辨文理。御史以下靡不酒然动容者。辄叹曰。宗生宗生云。后督学御史视学。命诸生说书而杨当说书。于是杨跽请曰。果故不能说书。而说书无逾宗生者。御史乃命宗生代杨生说书。于是公又代杨说书。而御史以下。又靡不酒然叹也。后杨举进士第二。为选郎。擢南仆乡。归而公遇之涂也则避之道院中。拊膺呼曰。天乎天乎。杨生含若此矣独不忆跽听宗生说书时乎。公既久伏草莾。则时时下帷授诸生经。诸生显者甚众。而余叔祖福宁公。家君比部公。皆束发授业外传云。公后被选入京师。寻授山东登州别驾。公念既以其才不售。而复。不忍以其生平怀之官。则以苦节着。中丞徐公间得公中庸一助。读之叹曰。理精而词简。有见哉。有见哉。遂序而梓之以传。今二十年矣。家君闲居。则叹今学子莾莾华言。安得如我别驾公精义者小子识之。他日苟有所就。则无忘吾祖矣。余既惧先人之业不彰。而且无以为二三子先也。则复梓而与二三子共之亦使敦本崇实。无湛浮华云。
○赠督台王公平倭序 【 代廵台譔】
余读往牒至夷狄内窥。鲜有能奋长策而制其命者。未尝不投牍而叹也。曰。嗟乎。岂夷狄视华顾雄哉贾生云。匈奴虽强不足以当汉之一县。夫匈奴犹其大者也。乃今岛夷者。史绝不书。其众且不及匈奴什一。而数年以来。持戈内寇。当事者。至縻千万。走千万里。征四方精兵。屯之海上组练垂云。势至盛也。乃夷以数骑薄之。辄惶骇弃戈而走。转相枕藉。以赴锋镝。而夷遂大呼。长驱堕名城。杀长吏。虏士女。焚宫室。而吴越淮杨瓯闽之间。大困矣。此其视匈奴何如哉。余诚不解其事。每谈之。未尝不发上指冠也。岁丁巳。余以 命按闽。先是夷入闽。大掠而去。会戊午春夷又来。 上采言官言。乃以方湖王公代督闽戎事。余是时行部汀州也。夷寇泉。即驰之。泉走之。而夷既以陷福清。空其城镇东莆田之间急矣。余方决策北乡。会公至。则檄兵数千.要击之海中。沉其大■〈舟刍〉数十。擒斯俘获。无一东还者。余闻之。则叹公之斯捷也。有四美焉。 主上神明英武。忿师久无功卒无一战可当 上心者时时督责诏捕。更置师帅。至急民也。公走一骑。奏书 阙下。 上览书大。群臣稽首奉觞上寿。岂不愉快哉。是公以一战而解 主上数千里南顾之怀。何其忠也。且夷之来也。杀人之父兄虏人之子弟。辱人之妻孥。毁人之庐塜。不下千万。其野哭巷呼者。盖声塞天地也。一朝而悬其首于涂。令世之孝子慈孙。孤婺弱稚。咸目摄而手碎之。且泣且骂。且悲且嘻。以为亦足以报其地下人无恨矣。是公以一战而解千万人幽明之愤何其仁也。自有夷变以来。我兵即号称精锐者。未尝得志于一战无论夷之笑之。即华人。亦甘之矣今乃一朝而擒其数千以归。鸣铙击鼓。扬扬入国门。即皆前日之惶骇弃戈而走者也。乡也何怯。今也何勇谓不自公倡之哉。天下之人。且将曰吾华无不可勇者也而猛气英风。勃勃云起矣。是公以一战而振中国之气。何其义也。无论夷恃其悍以易我。即我之觌之。盖如神鬼魍魉焉。乡也不敢觌其面。而今则手缚其躯。乡也不敢闻其声。而今则刄碎其骨。天下之人由是知夷之不足畏也。即夷且将转相诫语不敢问渡矣。是公一战而挫夷方张之志。何其武也故曰。公之斯捷也。有四羙焉。汉臣云。将不识兵。以其卒于敌也。公之初至。乃能以其未识之卒。而成厥伟功。难倍之矣。公且不以为功。日勤勤讲武以待夷之再至。夷不至大善。即至。公功当益奇。且天下之大患。惟南夷北虏。夷虏类也。南可以挫夷。北不可以却胡哉。余所谓奋长策而能制其命者。其在公乎。其在公乎。余乐公之功。故为一言以纪其事。且以天下之大计俟公。盖握管待之矣。
○赠宪长苺厓周公入粤叙
鄞周公往以 上命来督闽储。无何。谒 上上以公当返闽。而粤于闽最近。会粤宪使奏缺。 上遂以公为粤宪使。命至闽。而方伯杨公叹曰。公何复出。即出。何粤也。以谓宗子。宗子曰。斯 上意哉。杨公曰。 上意何者。宗子曰。余读秦汉之际。而知粤之难治也。乃无逾今者。昔之难。在有其粤者也。而不在粤也。今之难在粤矣。而尤在乎使其粤者也。当汉盛时。吕嘉背王太后之议持粤之强不内。乡一夫耳。而天子至命伏波楼船戈船。三将军统数十万下苍梧牂牁往讨。然而君臣上下之画。毅然母挠者。则以吕之故。而无与于粤也今岛夷者。何为者也。乃能以其一朝异域之人而与我粤人驩粤人日酿美酒烹大肉以待其至。即不至。且操。大艇。载酒肉。及絮缯遗之。有司稍稍诘问辄走夷中。令其持刀大呼。攻城野掠率格杀数百人而去。有司上书言状。 上非不欲命大将军统百万。尽捕杀诸所昵夷者。顾念此皆吾赤子也。与其亟而兵也。不若且饬而宪。故以三尺付公 上意深矣。杨曰。公之奉 上命以往。则严乎。宗子曰余知公之不欲严也。夫三尺者。法也。天下未有法而不严者也公独柰何不严也。嗟乎。粤人之昵夷也。岂真其父子兄弟哉。母亦夷持其所以生之之具。而格之。而治粤者。辄又严刑酷罚以趣之死。夫好生而恶死者。情也。生之而不趋。死之而不避。天下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