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27-新锲宗先生子相文集-明-宗臣-第22页

子有跂予之心焉。将以旦夕戒舆上涂。廵行郡邑。以宣教事。顾念世伪日滋。人性易淆。不严制而大为之防。则不才者得窥窃以揜其陋。而才者反无以自见其美。夫试者。将使才而美者用劝。不才而陋者用惩也。今或使才不才混。而劝惩之道微。则安用试。故今所为试规者至严。然惟求无负于二三子。非有他也。文到有司亟下之学官。学官亟以日教诸生。而涤虑以候焉。夫法之行也。如金如石。如江如河。敢尔布告。惟百执事寔共图之。
○总约八篇
遵帝第一
  辨学第二
  宏志第三
  慎履第四
  勤业第五
  谈艺第六
  端范第七
  诫俗第八
·遵帝第一
夫 高皇帝何为而作卧碑哉。诚念学者之棼棼纶纶。而无以一之于正也。是故。师长而戒其眇视。以崇敬也。有司而戒其挟制。以敦厚也。公门而戒其轻入。以培节也。戒勿建言。戒勿畯词。戒勿讦过。以养耻也。保身惜行。以远祸也。含情忍性。以却咎也大哉 皇言。其示天下以教学之大纲也。 皇上赐以玺书。则视碑尤着焉。曰心曰敬。则学之本也忠信礼义孝第廉耻。则学之实也。母尚浮诞。则文之规也。夫膳而复其身家之繇。则学之资也。选其贤而退其不肖者。则学之纪也。诸司不得预学事。则颛其柄也。贪酷利病。得以封事具闻。则重其权也。大哉 皇言。其示天下以教学之全功也。故夫有所繁训于诸生者。非渎也。 帝训详矣。不可得而遗也。有所切饬于诸生者。非刻也。帝训严矣。不可得而纵也。才则进之。非私也。 帝之所予。不可得而靳也。不才则退之。非忍也。 帝之所夺。不可得而庇也。然而奉法者。则常患于不明不公。夫不明者。辟之日不知夜。月不知昼。犹可言也。不公者。则是废权而手为之轻重。废度而口为之短长。不可言也。奉法者。不敢不公矣。不敢不明矣。乃或挠之。则将奉 玺书而从事。又挠之。则将题尺疏上请 明主。而委绶去之以谢诸生安能局促偃蹇而徒拥空名于二三子之上为也。且竆达人之所必有也。而惟上不负 帝。下不负诸生。一任之矣。
·辨学第二
夫学难言哉。夫学难言哉非学之难言。而学之难辨也。圣人作六经以明道。辟之日月并曜。江河并流。万世之所共暏也。今之学者。乃偲偲切切。感容拊掌。而嗟叹斯道之不明。则是以六经为蒙也。自诸儒表章六经。以诏天下。辟之披浮云而覩青天。决堤障而走大海。群心之所共快也。今之学者。乃犹懃懃亹亹。撰异标奇。而自称发千载之秘。则是以诸儒为妄也自昔名乡伟人。贤豪高士功被宇宙名垂竹帛。忠贯日月。义动鬼神。乃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此人者也。今之学者乃鄙之曰。不闻道。则是以道外有功也。自昔宏言崇议。嘉谟远谋。上纾主忧。下阐民瘼。近持国是。远垂世经。乃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此言者也今之学者乃鄙之曰。不闻道。则是以道外有文也。嗟乎。学术之不明也。岂惟裂道哉。道裂则士志惑。士志惑。则士习乖。士习乖。则人才迂。僻庞驳而无当。故吾愿诸生之慎辨之也。六经以经之。群儒以纬之。百子以广之。史傅以征之。母异而冠。母绥而带母迂而谈。母阔而行。母瞿瞿而视。母阴阴而吟。母徐徐而貌母罔罔而动以子则孝。以臣则忠。以士则修之家。以官则修之国。以庠序则教。以郡邑则政。以礼乐则文。以兵戎则武。以边疆则坐销敌人之气。不敢南向而牧马。以朝廷则目营四海之安危。而身负宗社之休戚此学之正也。亦道之正也。诸子慎念哉。圣人曰。恶莠恐其乱苗也。夫杂学之乱道甚于莠。故愿诸生之力锄之。而母俾为苗害也。
·宏志第三
夫功崇惟志。昔谈尚之矣。盖志之于人也。辟之于木。则根焉。辟之于田则谷焉。辟之于射。则的焉。盖一时立之。而一世成之者也。故天下未有不志而成者也。孔子尼山之布衣也。而其言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何其大也。伊尹有莘之耕垊也。而其心曰。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纳之沟中也。何其伟也。禹稷唐虞之群工也。而其心曰。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何其急也。且尚父以渔钓兴周。传说以版筑隆商。管仲以槛车匡齐。孔明以躬耕佐汉。数公者。拔之万人之下。置之万人之上。而崇功令名。遂尔显著者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彼其初固尝志之也。今夫观之家。而或臧获冻馁则必立谋所以起之。天下之人之颠连而莫之告也。亦何异于家也。今夫人之一身。而或手足沴结。则必立谋所以苏之。天下之人之危苦。充充吾目也。亦何以异于身也。主德何以宣之。民故何以达之。外患何以弭之。内瘼何以瘳之。国赋何以充之。戎备何以饬之。天时何以若之。地利何以辟之。凡此皆经纬其宜。整齐其绪。而需用焉。固以治吾之家。而理吾之身也。故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者。非意之也。彼其竭一心之知虑。而萃之于繁华利达。是自卑其志者也。白首占毕。而斤斤然自附于古之儒者之流。是自穷其志者也。溺神握管毕志抽词。而徒以华言亮语。夸天下后心之耳目是自隘其志者也。嗟乎。天之与人以才也。将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