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17页

何当成?”吴均诗:“何当见天子?”朱浮书:“亵之者,以为园圃之凡鸟,外厩之下乘。”《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礼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⑧《幽冥录》:楚文王猎于云梦之泽,云际鸟翱翔飘飏,鹰见之,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两翅堕地,广数十里。江淹赋:“平芜际海。”平芜,平原荒草也。
律诗八句,须分起承转阖。若中间平铺四语,则堆垛而不灵。此诗三四承上,固也。五六仍是转下语,欲摘支绦镟,而呼之使击,语气却紧注末联,知此可以类推矣。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原注: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唐书》:来之问,字延清,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公故居在偃师,故过之间旧庄。【朱注】本集:开元二十九年,公筑室首阳之下,祭远祖当阳君。其过之问庄,或在是时。
宋公旧池馆①,零落首阳阿②。杜道秖从入③,吟诗许更过④。淹留问耆老⑤,寂寞向山河⑥。更识将军树⑦,悲风日暮多⑧。
(上四过宋旧庄,下则对庄而有感也。枉道入庄,题诗志胜,有留连不尽之意,故云“吟诗许更过”。问耆老,访其子孙家世也。向山河,伤其迹在人亡也。未乃触物增悲,情见乎词。)
①【鹤注】宋之问,虢州弘农人。首阳山在河南府,虢与河南为邻,故宋有别墅在焉。谢脁《游后园赋》:“清阴起兮池馆凉。”
②曹植诗:“零落归山丘。”《一统志》:首阳山,在河南偃师县西北二十五里。陆机《洛阳记》:首阳山,在洛阳东北,去洛二十里。阮籍诗:“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夷齐所隐首阳,别在蒲州。
③魏文帝《与吴质书》:“故使枉道相过。”秖,适也。《诗》:“只搅我心。”《司马迁传》:“只取辱耳。”《邹阳传》:“只恐怨结而不见德。”
④杨守阯曰:言宋诗尚矣,亦许我更过而题咏乎。须溪谓是尊慕前辈之词。
⑤魏文帝诗:“何为淹留寄他方。”汉武帝诏:“询问耆老。”
⑥司马长卿《美人赋》:“上宫闲间馆,寂寞云虚。”曹植《王仲宣诔》:“经历山河。”
⑦《后汉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独屏树下,军中呼为大树将军。”庾信《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⑧古诗:“萧萧白杨树,日暮多悲风。”【鹤注】《旧史》:之问弟之悌,有勇力,开元中自右羽林将军出为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兼采访使,寻迁太原尹。故云将军,初不曾为金吾官。原注疑误。
赵汸曰:之问与公祖审言及陈子昂、沈佺期四人,为唐律之祖,实公诗法渊源也。武后时,之问、审言俱为修文馆学士,世交亦厚。然之问为人实不足道,诗无讥词,以其契家前辈也。但曰“零落”“寂寞”“悲风”,则感慨系之矣。
夜宴左氏庄
【鹤注】公未得乡贡之前,游吴、越,下第之后,游齐、赵。此诗云:“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则是游齐赵时作。未详左氏庄在何郡,旧次在过宋之问旧庄后,则左氏庄亦当在河南。
林风纤月落①,衣露静琴张②。暗水流花径③,春星带草堂④。检书烧烛短⑤,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⑥,扁舟意不忘⑦。
(月落露浓,静琴始张,入夜方饮也。水暗星低,夜宴之景。检书看剑,夜宴之事。公弱冠曾游吴、越,故闻吴咏而追思其处。吴江周篆云:检书以考证,看剑而吟哦,此时正赋诗也。未句诗罢,乃倒插法。)
①吴均诗:“林疏风至少。”谢朓诗:“疏芜散风林。”《杜臆》谓林风与,衣露相偶。鳌按:林风则微,风林则大,只颠倒一字,而轻重不同。古诗:“两头纤纤月初生。”张绰诗:“云表挂纤月。”
②《说苑》:“孺子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或以衣为琴衣,非是。谢朓诗:“静琴怆复伤。”《诗》:“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③李百药诗:“暗水急还流。”庾肩吾诗:“向岭分花径。”
④梁简文帝《神山寺碑》:“照影春星。”张伯复《诗话》:“春星带草堂”,古今传为佳句,只一带字,便点出空中景象。如“玉绳低建章”,低字亦然。带,拖带也。《北山移文》:“草堂之灵。”
⑤江淹《伤友人赋》:“共检兮洛书。”
⑥吴咏,谓诗客作吴音。
⑦《史记》:范蠡乘扁舟,游五湖。赵汸曰:此诗寄兴闲游,状景纤悉,写情浓至,而开阖参错,不见其冗,乃诗之入妙处。
顾宸曰:一章之中,鼓琴看剑,检书赋诗,乐事皆具。而林风初月,夜露春星,及暗水花径,草堂扁舟,时地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不见痕迹。而其逐联递接,八句总如一句,俱众夜宴二字摹写尽情。
黄生曰:夜景有月易佳,无月难佳。三四就无月时写景,语更精切。上句妙在一暗字,觉水声之入耳。下句妙在一带字,见星光之遥映。
胡应麟曰:五律仄起高古者,唯杜为胜。如“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皆雄深浑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