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198页

便见所怀,八句皆言愁中景物,聊借诗以排遣之耳。
愁眼看霜露①,寒城菊自花②。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③。水静楼阴直④,山昏塞日斜⑤。夜来归鸟尽⑥,啼杀后栖鸦。(此边塞凄凉,触景伤怀,而借诗以遣之。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赵汸注】天风句,下因上。客泪句,上因下。水静句,下因上。山昏句,上因下。【顾注】结联即“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之意,盖叹卜居无地也。)
①《记》:“霜露既降。”
②谢朓诗:“寒城一以眺。”③刘桢诗:“轻叶随风转。”此云“天风随断柳。”刘删诗:“边声陨客泪。”此云“客泪堕清笳”,皆用古人语而句法倒装耳。蔡邕诗:“枯桑知天风。”谢朓诗:“淫淫客泪垂。”又:“寥戾清前转。”④《庄子》:“水静则明。”梁元帝诗:“水静泻楼船。”
⑤孔德绍诗:“山昏五里雾。”张正见诗:“昏昏塞日沉。”⑥潘岳《杨仲武诔》:“归鸟颉颃。”赵汸曰:天地间景物,非有所厚薄于人,惟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景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嫌,则景物与我漠不相干。故公诗多用一“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园花自发”、“风月自清夜”之类甚多。
天河
【鹤注】此当是乾元二年七月在秦州作,故有“伴月落边城”之句。王柏曰:天河,从北极分为两头,至于南极,随天而转入地下过,水之气也。《广雅》:云汉、星汉、河汉、银河、绛河、天津、汉津,皆天河名。
常时任显晦①,秋至转分明②。纵被微云掩③,终能永夜清④。含星动双阙
⑤,伴月落边城⑥。牛女年年渡⑦,何曾风浪生⑧。(此客秦而咏天河也。秋至分明,提醒天河。三四,见其夜夜分明。五六,见其处处分明。七八,见其岁岁分明。此直咏天河,而寓意在言外。篇中微云掩、风浪生,似为小人谗妒而发。双阙,指京师。边城,指秦州。)①《陶潜传赞》:“显晦殊途。”
②沈约诗:“秋至愍衰草。”刘泓诗:“的的最分明。”③《世说》:谢景重曰:“意谓不如微云点缀。”④鲍照《蒿里行》:“驰波催永夜。”⑤《周礼注》:象魏,宫门双阙。古诗:“双阙百余尺。”⑥《国策》:楼橹不施而边城降。周王褒启:“边城无草。”⑦吴均《续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已被召。”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明日失武丁。杜审言诗:“年年今夜尽。”⑧《南齐书》:沈攸之攻郢城,夜常风浪。
张綖曰:首二,见君子之节,因时而显。三四,言小人掩蔽,无损其光。五句,近而有耀,诚则形也。六句,在远弥彰,德不孤也。末联,谓从容静俟,则风波自息矣。洪仲曰:《天河》、《初月》二诗,皆暗写题意,不露题字。
初月
诗有古塞、关山之语,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光细弦初上①,影斜轮未安②。微升古塞外③,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④,关山空自寒⑤。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⑥。(此在秦而咏初月也。光细影斜,初月之状。乍升旋隐,初月之时。下四,皆承月隐说。河汉关山,言远景。庭露菊花,言近景。总是夜色朦胧之象。【洪仲注】光影,就明处言。弦轮,就暗处言。河汉色明,见月影忽沉。关山自寒,见月光全没。末点暗字,总见无月可窥矣。【张远注】此诗句句有一初字意,细玩自见。)
①《左传注》:“月本无光,待日照而光生,半则为弦,全乃成望。”
周王褒诗:“上弦如半壁。”
②庾信诗:“桂满独轮斜。”李隅赋:“波水荡而月轮斜。”③王褒启:“塞外饶沙。”④古诗:“河汉清且浅。”乐府:“陵霜不改色。”⑤王褒诗:“关山夜月明。”⑥或曰:《毛诗》:“零露..兮。”《说文》:“..,徒官切,露多貌。”“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疑是..字。【朱注】《韵会》:团或作专。《周礼》“其民专而长”,是也。..,《集韵》或作专,通作专,以古多混用。谢灵运诗:“火云团朝露。”谢朓诗:“犹沾余露团。”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江淹诗:“檐前露已团。”庾信诗:“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薛道衡诗:“高秋白露团。”旧本俱作团。《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山谷诗话》:王原叔说:此诗为肃宗而作。今按此诗,若依旧说,亦当上下分截。上四隐讽时事,下四自叹羁栖。光细,见德有亏。影斜,见心不正。升古塞,初即位于灵武也。隐暮云,旋受蔽于辅国、良梯也。河汉不改,谓山河如故。关山自寒,谓陇外凄凉。露暗花团,伤远人不蒙先被也。
捣衣
【鹤注】是时安史未息,又各吐番当属乾元二年作。谢灵运有《捣衣》诗题。
亦知戍不返①,秋至拭清砧②。已近苦寒月③,况经长别心④。宁辞捣衣倦
⑤,一寄塞垣深⑥。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⑦。(捣衣,代戍妇言情也。戍不返,捣衣之故。拭清砧,捣衣之事,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七承五六,仍应拭清砧。八承三四,仍应戍不返。分之则各有条绪,合之则一气贯通,此杜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