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至也。【远往】王湾《捣衣》诗“风响传闻不列君”,即此诗末句意,但蕴藉不如耳。)①《诗传》:“戍,屯兵以守也。”
②江淹诗:“秋至捣罗纨。”《玉篇》:“砧,捣石也。”《刘希夷诗》:“盼青砧兮怅盘桓。”③《赵充国传》:土地苦寒,汉马不耐冬。
④鲍照诗:“长别远无双。”宋武帝诗:“江山起别心。”⑤谢脁诗:“南邻捣衣急。”《丹铅录》:《字林》:直春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⑥蔡邕疏:“秦筑长城,汉筑塞垣。所以别内外、置殊俗。”注,“塞垣,长城山。”⑦宋之问诗:“空外有飞烟。”《通雅》:空外,犹单外也。《汉书张禹传》:请邓太后还宫,以为久处单外。朱子《诗经集传》多顺文解义,词简意明。唐汝询解唐诗,亦用此法,但恐敷衍多而断制少耳。今注杜诗,间用顺解,欲使语意贯穿融洽。此章赵汸注云:“此因闻砧而托为捣衣戍妇之词曰:我亦知夫之远戍,不得遽归,方秋至而拂拭衣砧者,盖以苦寒之月近、长别之情悲,亦安得辞捣衣之劳,而不一寄塞垣之远。是以竭我闺中之力,而不自惜也。今夕空外之音,君其听之否耶?音字,含一诗之意。”唐仲言极称斯注。今标此以发顺解之例。
归燕
【鹤注】旧编在乾元二年秦州诗内,下四章并同。魏文帝诗,“归燕翩兮徘徊。”
不独避霜雪①,其如俦侣稀②。四时无失序③,八月自知归④。春色岂相访
⑤,众雏还识机⑥,故巢傥未毁⑦,会傍主人飞⑧。(归燕,伤羁旅也。上四咏燕归,下四咏燕来,方去而冀其复来,乃诗人忠厚之意。春色二句,作望燕之词。故巢二句,代燕作答词。《杜臆》:末乃自寓己意,虽弃官而去,非果于忘世也。)①鲍照《双燕》诗:“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②嵇康诗:“邕邕和鸣,顾盼俦侣。”③《杜臆》:四时二句,具见身分,隐然有时止时行意。《易》:“与四时合其序。”傅咸《燕赋》:“信进止之有序。”④《月令》:二月,玄鸟至。八月,玄鸟归。
⑤阴铿诗:“上林春色满。”⑥《鹦鹉赋》:“悯众雏之无知。”又:“才聪明以识机。”⑦《晋书》:《朔马谣》:“燕雀何徘徊,意欲还故巢。”陶潜诗:“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⑧汉乐府《长歌行》:“来到主人门。”卢元昌曰:尝读《谷风》,弃妇始曰“无逝我梁,无发我笱”,何其厚也。至曰“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又叹其次绝之甚。公曰“故巢倘未毁,会傍主人飞”,明知故巢已毁,犹拳拳冀主人匆弃,身虽弃官,必还恋主也。
促织
黄希曰:《尔雅》释:蟋蟀,一名蛬,今促织也。陆玑疏云: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豳人谓之趋织。里语云“趋织鸣,懒妇惊”,是也。《古今注》:促织,一名梭机、莎鸡,一名络纬。
促织甚微细①,哀音何动人②。草根吟不稳③,床下意相亲④。久客得无泪
⑤,故妻难及晨⑥。悲丝与急管⑦,感激异天真⑧。(促织,感客思也。哀音动人,领起通章。草根床下,皆其哀音。久客、故妻,此其动人者。末言虫鸣出自天真,故其感人独至。丝管属借形。)①班固《典引》:“不遗微细。”②阮籍诗:“鶗鴂发哀音。”③沈约诗:“草根积霜露。”《王褒传》:“蟋蟀秋吟。”④《诗》:“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⑤《鹦鹉赋》:“逐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鲍照诗:“弃妻望掩泪,逐臣对抚心。”此五六所本。《后汉书》:“温序曰:“久客思乡里。”汤惠休《秋风词》:“蟋蟀夜鸣断人肠,长夜思君心飞扬。”⑥【顾注】故妻,指弃妇、孀妇言。《朱买臣传》:故妻与夫家见买臣饥寒,呼饭之。陆机诗:“欲鸣当及晨。”
⑦宋武帝诗:“深心属悲弦。”鲍照诗:“催弦急管为君舞。”蔡邕《琴赋》:“感激弦歌,一低一昂。”⑧《琴操》:伏羲作琴,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诗到结尾,借物相形,抑彼而伸此,谓之尊题格。如咏促织而末引丝管,咏孤雁而末引野鸦是也。
萤火
《尔雅》:萤火,一名即炤。崔豹《古今注》:萤火,一名晖夜,一名景天,一名磷,一名丹良,一名丹鸟,一名夜光,一名宵烛。《吕氏本草》:萤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挟火。
幸因腐草出①,敢近太阳飞②。未足临书卷③,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④,带雨傍林微⑤。十月清霜重⑥,飘零何处归⑦。(萤火,刺阉人也。首言种之贱,次言性之阴。三四近看,见其多暗而少明。五六远看,见其潜形而匿迹。末言时过将销,此辈直置身无地矣。鹤注谓指李辅国辈,以宦者近君而挠政也。今按腐草喻腐刑之人,太阳乃人君之象,比义显然。)
①《月令》:“腐草化为萤。”《尔雅》释:“腐草得暑湿之气为萤。”②《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沈旋《萤》诗:“阳升反夺照。”又云:“当朝阳于戢景兮。”
③临书卷,用车胤囊萤读书事。④傅嘉运《萤》诗:“夜风吹不灭。”张正见诗:“隔幔似重钩。”⑤沈旋《萤》诗:“雨坠弗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