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25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第227页

春自东都回华,秋自华州客秦,冬自秦赴同谷,又自同谷赴剑南,故曰四行役。)
①《淮南子》:“墨子无黔突,孔子无暖席。”②《诗》:“其究安宅。”③《庄子》:“无物累,无鬼责。”《淮南子》:“全性保真,不以物
累形。”
忡忡去绝境①,杳杳更远适②。停骖龙潭云③,回首虎崖石④。临歧别数子
⑤,握手泪再滴⑥。交情无旧深⑦,穷老多惨戚。(此记临发踌躇也。龙潭虎崖,同谷之景不忍舍。交情惨戚,同谷之人不忍别。)①《诗》:“忧心忡忡”。陶潜《桃花源记》:“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庄子》:“杳杳冥冥。”《后汉书》:范丹谓王矣曰:“今子远适
千里。”
③谢灵运诗:“停骖我怅望。”梦弼曰:龙潭,即《七歌》云“南有龙兮在山湫”是也。《杜臆》:龙潭,即万丈潭。地志:有虎穴在成州西。《寄赞上人》诗云“徘徊虎穴上”,岂即其处耶?④《宋书》:拓跋齐闻苻达兵起,遁走,达追击斩之。因据白崖,分平诸戍。《通鉴注》:占葭萌地。
⑤刘琨诗:“相与数子游。”⑥江淹诗:“罇酒送征人,握手泪如霰”。⑦孙绰诗:“交情远朝市。”陶潜诗:“相知何必旧。”无旧深,不必旧交深契也。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①。去住与愿违②,仰惭林间翮③。(此叹奔走非其本愿。偶逢栖遁,愿本欲住,今又舍之而去,是去住愿违,不能如林鸟之自适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郭璞诗:“山林隐遁栖。”②嵇康书:“事与愿违。”③陶潜诗:“迟迟出林翮。”
木皮岭
《方舆胜览》:木皮岭,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黄巢之乱,王锋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极险阻。《一统志》:木皮岭,在巩昌府徽州西十里。
首路栗亭西①,尚想凤凰村②。季冬携童稚③,辛苦赴蜀门④。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⑤,祁寒为之暄⑥。(自成赴蜀,述冬行劳苦。陟岭艰险,承辛苦。祁寒汗流,承季冬。)
①《汉书》:“北首燕路。”注:“首,谓趣向。”颜延之诗:“首路踢艰险。”②【朱注】凤凰村,当与凤凰台相近,在同谷。《杜臆》:地志:凤凰山,在徽州城西一里,即杜诗凤凰村。
③雷次宗书:“童稚之年。”④刘伯伦诗:“从役知辛苦。”鲁曰:蜀门,即剑门也。《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⑤《汉书》:“汗流洽背。”⑥《书》:“冬祁寒。”
远岫争辅佐①,千岩自崩奔②。始知五岳外③,别有他山尊④。仰干塞大明
⑤,俯入裂厚坤⑥。(此记岭前远景,一仰一俯,就山势言。)①王籍诗:“阴霞生远岫。”《淮南子》,“辅佐有能。”②《雪赋》:“瞻山则千岩俱白。”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③《记》:“五岳视三公。”《物理论》:镇之以五岳:泰山东岳,华山西岳,霍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④《诗》:“他山之石。”张昶《华山碑》,“山莫尊于岳。”⑤《记》:“大明生于东。”《广雅》:“日名辉灵,一名大明。”⑥《易》:“坤厚载物。”
再闻虎豹斗①,屡跼风水昏②。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下有冬青林③。石上走长根。(此记岭中近景,一高一下,就物状言。)
①刘安《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②刘孝绰诗:“风水互乖违。”③王洙曰:冬青,今之楩柟也。陈藏器《本草》,冬青木,肌白有文,其叶堪染绯,冬月青翠。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①,清无沙土痕。忆观昆仑图②,目击玄圃存③。对此欲何适④?默伤垂者魂。(此兼写西崖之景。曰焕、曰润、曰清,皆形容秀发。昆仑、玄圃,借仙境以称其绝胜。欲留不得,所以伤神。此章首尾各八句,中二段各六句。)
①刘孝威诗:“玄圃栖金碧。”②《楚辞天问》:“昆仑县圃。”《神仙传》:昆仑,一名玄圃,一
名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室,一曰华盖,一曰天柱。③《庄子》:“目击而道存。”④《礼记》:孔子曰:“吾舍鲁何适矣。”
白沙渡
《方舆胜览》:白沙渡,水回渡,俱属剑州。畏途随长江①,渡口下绝岸②。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③。(此记渡口登舟。畏途,指陆行。长江,乃嘉陵江,即西汉水,故比之云汉。)
①《庄子》:“夫畏途者,日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
②《江赋》:“绝岸万丈。”
③孙绰《天台赋》:“幽邃窈窕。”湛方生《庐山诗序》:“窈窕冲深,常含霞而贮气。”《诗》:“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注:“云汉,天河也。”天寒荒野外①,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②,山猿饮相唤。水清石礧礧③,沙白滩漫漫④。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⑤。(此记舟中之景。鼓棹中流,日已暮矣。马鸣猿啸,此记所闻。水石沙滩,此记所见。对境爽心,故觉愁洗而病散。)
①鲍照诗:“茫茫荒野中。”②《诗》:“我马瘏矣。”古诗:“胡马嘶北风。”③《楚辞》:“石礧礧兮葛蔓蔓。”④沈约诗:“归海水漫漫。”⑤谢灵运诗:“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