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疏散。”高壁抵嶔■①,洪涛越凌乱②。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③。(此舍舟而陆行。抵嶔玈,到山顶也。越凌乱,逾急流也。回首三叹,幸脱风波之患也。始则马嘶舟内,即复揽辔前行矣。此章,首尾各四句,中段八句。)
①《鲁灵光殿赋》:“嶔玈离楼。”
②曹植诗:“泛舟越洪涛。”谢惠连诗:“清波时凌乱。”③《后汉书》:范滂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左传》:“置食三叹。”
水会渡
鹤曰:渡名,水会即前所谓合凤溪也。
山行有常程①,中夜尚未安②。微月没已久③,崖倾路何难④。大江动我前⑤,汹若溟渤宽⑥。篙师暗理楫⑦,歌笑轻波澜⑧。(此从山行说向水渡。崖倾,在未渡以前。江动,在登舟之际。)
①《史记夏禹纪》:“山行乘檋。”
②阮籍诗,“中夜不能寐。”③傅玄诗:“微月出西方。”④丘迟诗:“崖倾屿难傍。”⑤谢朓诗:“大江流日夜。”《寰宇记》:嘉陵江,去兴州长举县南十里。《水经注》: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⑥鲍照诗:“穿池类溟渤。”⑦《吴都赋》:“篙工楫师,选自闽禺。”刘孝绰诗:“榜人夜理楫。”⑧王融诗:“所知共歌笑。”刘桢诗:“从尔浮波澜。”霜浓木石滑①,风急手足寒②。入舟已千忧③,陟..仍万盘④。回眺积水外
⑤,始知众星干⑥。远游令人瘦⑦,衰疾惭加餐⑧。(此又从渡水说到登岸。霜浓风急,冬夜所经。水外星干,岸上回视也。曹孟德《碣石观海》诗:“星汉粲烂,若出其里。”此俯视水中之星。杜诗:“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此仰观水外之星。又陆放翁诗:“水浸一天星”,与“水外众星干”参看更明。此章两段,各八句。)①沈佺期诗:“霜浓候雁哀。”江淹文:“汨木石于深屿。”②吴均诗:“风急雁毛断。”③谢灵运诗:“入舟阳已微。”④《诗》:“陟则在..。”陆机诗:“仰陟高山盘。”⑤夏侯湛《春可乐赋》:“登夷冈以回眺。”温子升碑:“大地沦于积水。”⑥古诗:“仰观众星列。”⑦曹植诗:“远游欲何之。”⑧谢灵运诗:“衰疾当在斯。”古诗:“努力加餐饭。”周明辅曰:少陵入蜀纪行诸作,雄奇崛壮,盖其辛苦中得之益工耳。
飞仙阁
《方舆胜览》:飞泉岭,在兴州东三十里,相传徐佐卿化鹤跧泊之地,故名飞仙。上有阁道百余间,即入蜀路。《通志》:栈道在褒斜谷中。飞仙阁,即今武曲关,北栈阁五十三间,总名连云栈。【朱注】飞仙阁,在今汉中府略阳县东南四十里,或云即三国时马鸣阁,魏武所谓“汉中之咽喉。”《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水经注》:大剑戍,至小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相通,谓之阁道。
土门山行窄①,微径缘秋毫②。栈云阑干峻③,梯石结构牢。万壑欹疏林④,积阴带奔涛⑤。寒日外澹泊⑥,长风中怒号⑦。(此记阁道形势及所见景物。土门之上,山窗径微,故阁道从此而起。高栈连云,外设阑干,垒石成梯,坚于结构,言阁之险而固也。万壑二句,此阁上所俯视者。寒日二句,此阁上所周历者。林树斜倚,故曰敬。奔流远注,故曰带。【朱注】幽深,则日不及照,故外淡泊。空大,则风从内出,故中怒号。)
①土门,见前《垂老别》注。②《慎子》:“离娄之明,察秋毫之末。”③《梁州图经》:栈道连空,极天下之至险。兴利州至三泉县,桥阁共一万九千三百八十间,护险编栏共四万七千一百三十四间。魏武“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④顾凯之曰:“万壑争流。”孙绰诗:“疏林积凉风。”⑤《淮南子》:“积阴之气为水。”虞茂诗:“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
⑥陶潜诗:“惨惨寒日。”《庄子》:“淡与泊相遭。”⑦吴筠诗:“长风倒危叶。”《庄子》:“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歇鞍在地底①,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②,人马同疲劳③。浮生有定分④,饥饱岂可逃。叹息谓妻子⑤,我何随汝曹⑥。(此叙度阁后情事。《杜臆》:解鞍坐卧,人马俱疲,盖险与远俱有之。末四,备尝困顿,无可如何,而为自宽自谑之词。此章两段,各八句。)
①《思玄赋》:“追慌忽于地底兮。”
②刘孝绰诗:“坐卧犹怀想。”③魏文帝诗:“人马同时饥。”《后汉书》:张步曰:“今大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④《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欧阳建诗:“穷达有定分。”【吴注】《南史》:顾恺之云:“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命弟子作《定命论》。
⑤潘岳诗:“抚襟长叹息。”⑥后汉张矣《诫兄子书》:“汝曹薄祜。”蜀道山水奇绝,若作寻常登临览胜语,亦犹人耳,少陵搜奇抉奥,峭刻
生新,各首自辟境界,后来天台方正学入蜀,对景阁笔,自叹无子美之才,何况他人乎。
五盘
《一统志》:七盘岭,在保宁府广元县北一百七十里,一名五盘岭。鲁訔曰:栈道盘曲有五重。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余①。仰凌栈道细②,俯映江木疏。(首记五盘岭。栈在上,江在下,岭在中间,故曰仰凌俯映。)
①陶潜诗:“山气日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