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明一教。即是明道。故孔子云。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这就是孔子明教修心之说。不然、教未明而修心。心虽善而教不善。教不善而事即不善。事不善。即祸之所由生也。故修心是炼性之功也。修心之功夫。即要知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两句话。即是修心之捷法要诀。其中分出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心何以要修。凡人落在后天。心中皆是恶念。故要明教。教者、以圣人为规模。有教无类。方是真教。明此真教。才可修心。修心即是淘汰我之性情。去其情欲之私。将一个血肉之心。修得明明亮亮。如明镜高悬。物来毕照。故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打扫。那怕有尘埃。修去修来。修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是得了真人口诀。明教而后修心者。(问谈录)
问、天地何以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耶。
答、天地本块然一物。以人为心。人不能自主。随气数波荡。以致不仁。自陷於刍狗也。欲尽人道。弥补天地之缺陷。挽回天地之气数。参赞天地之化育。使天地皆仁。莫若克己复礼。位天地以育万物。人本有灵。有灵即能自主。自主者、仁道也。视、听、言、动。有不洽礼。即不仁也。不仁即不自主。不能自主。即随气数波荡。即随气数波荡。即刍狗也。有灵者、尚为刍狗。何况天地万物耶。故佛法渡世。教人出声闻、缘觉、菩萨、三圣。而入佛圣。以天地形骸波流不定。本不仁也。欲脱离不仁苦海。须自仁始。是以圣贤仙佛。莫不以功德为先。有功於世。有德於人。方可以上登天堂。配祀上帝。归极乐世界。故至圣教人。以修身为本。能修其身。乃能安人。盖修身为立命之本。人人修身。即是人道昌明。个个自爱。苦海变为极乐。不仁者尽者仁矣。(刍谈录)
第十五礼拜大孝以礼
民国元年五月十六日记
问、前星期先生讲明教修心一条。若是其难。今人讲信教自由。莫非未明教耶。
答、信教自由之说。即因不知明教修心之法。教也者。言有教而无类也。人心情欲不同。教无有不同者。其有不同者。不过教之一端。真教有一无二。故修道之谓教也。明修道之教。方敢言明教也。
问、条规上以礼孝亲。人能以礼孝亲。大孝即在其中耶。
答、以礼孝亲之道。即孔子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礼者实行其道也。故孔子问礼。而不问道。夫孝必先知礼。能知礼然后能曲尽其孝。如父母有不善之心。有不善之行。不可顺之。顺之则不孝。故必以礼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缘父母爱子之心。是天然之礼。人子尽孝。亦是天然之礼。若人子不能以礼孝亲。就是逆天之道。苟知用礼。则皆当矣。凡引亲於道。以礼孝亲。即是以道孝亲。而礼得其全者。即大孝在其中也。如舜以礼孝亲。不在事上论。今之晨昏定省。服劳奉养等事。是以事顺亲也。若亲有不善。几谏不从。仍以事顺之。然后委曲求全。用礼孝之。方可言孝。夫孝子须自保重身体。调养精神。使父母无忧。人必有一付精神。方能办事。故孟武伯问孝。孔子告以父母惟其疾之忧。凡人贪嗔痴爱。不知保养身体者。皆是无礼之事。大不孝即在其中。孝子皆能知礼明礼。实行其礼。故入为孝子。出为忠臣。不以礼孝亲。不但不敢言孝。亦不敢言顺也。顺者、顺亲之心。礼者安亲之心。徒顺而不能安亲心。又何以言孝。孝也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如日月之光。为天地之正气。惟明礼行道之人。事事不悖礼。事事必以礼。以礼修身。即是报父母养育之恩。以礼修心。即是报父母爱子之心。以礼孝亲。即是躬行大道。扬名显亲。又能引亲於道。留名后世。方是孝子贤孙。孔子告曾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如舜之不告而娶。皆是以礼孝亲也。今之为孝者。只以事孝亲。父母善顺之。父母有不善亦顺之。自以为孝。而不知有时陷亲於不义。大不孝即在其中矣。又孝子要有智有仁有勇。智仁勇之中。即有礼也。故礼也者。人子孝亲用心之大事也。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之中即是真礼。夫孝不拘拘在家常奉事已也。古今英雄豪杰。圣贤仙佛。皆是大孝子。如孔子三岁亡父。七岁亡母。而今圣父圣母。留名万世。孔子知礼。故大孝在其中。人能知礼而孝。孝之至也。(问谈录)
问、伦礼会最终之目的何在。
答、中外一家。
问、如何能一家。
答、新旧学合一。
问、新旧合一。斯一家乎。
答、新旧学合一。万教归儒也。
问、万教何能归儒。
答、在三教合源。
问、尝闻三教同源。敢问三教如何合源乎。
答、在慎独。
问、慎独儒家之道也。何云三教合源。
答、慎独者。真儒之实功。三教所同然。君子慎其独。而万物皆备矣。
问、君子慎独。吾信之矣。天下一家。吾不信也。
答、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不闻留音戏乎。徒闻其语。未见其物。其谁信之。而竟有是物也。子不思照相乎。善绘者百画难肖。瞬息间而纤微毕具。徒闻其语。其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