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无有饿死的。君子大德受命。福自天申。何虑衣食之有。(问谈录)
问、读天命谈曰。天命者、天道也。方敢言人事。天人合一。乃可谓人道。人事不易也。人道尤难也。天命不易知也。知之而不易合一也。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以孔子之圣。尚五十而知也。君子之道。难为学也。
答、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何难之有。
问、内圣外王。不易言也。内圣外王。分而二。不易也。合而一。尤不易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洵乎大道之难。有如是也。以孔子之圣智。孔子之好学。犹如是其难也。况常人乎。故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天下有君子。天下人之幸也。万世人之幸也。君子者、大道之寄托也。未可轻易言之也。
答、君子乐得为君子。何难之有也。内圣外王之难。难於内外合一也有之。若夫天人合一。乐在其中矣。何也。天命即道也。
问、人有言曰。知止而后有定。即孔子之三十而立。孟子之有诸己之谓信。定而后能静。即孔子之四十而不惑。孟子之充实之谓美。静而后能安。即孔子之五十而知天命。孟子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安而后能虑。即孔子之六十而耳顺。孟子之大而化之之谓圣。虑而后能得。即孔子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之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信乎其说欤。答、此即尽人合天。天人合一。圣门性与天道之学。诚足一以贯之也。(刍谈录) 第一一六礼拜生化成败皆天命
民国三年六月十八日记
问、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五十而知天命。惟命不于常。畏天命。莫非命也等。究是何命。请明以教之。
答、命在先天为天命。命在后天为性命。故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又云居易俟命。居易者。知命后居易以行卦爻也。儒家为一贯之传。道家为抱一守中。佛家为皈依佛法。天命一事。内中包含万教之精微至理。即夫子之性与天道。诸生须知天命。为人生切要之事。但我今日行期已定。异日归家。再聚首而谈可也。
问、门生等既不能随侍夫子。亲炙其教。请因我们之程度而教之。以免违背天命。
答、生等既有好学之心。吾今略言其概。子思云。天命之谓性。天命者、在上天无声无臭。上帝也、道也。我之良知良能。即我之性也命也。夫人皆由天命而生。天命既能生尔。即能管尔。孟子云。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即知天命。孔子云。知我者其天。天生德於予。即是知天命。天命者。在天为福命。在人为性命。常云、你不顾性命。不顾性命。即不知天命。故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者。必要知凡事有天命主宰。而不见其形。故畏大人。大人者。世之善人也。凡言行合天理。顺人心。其人可以择善而从。故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能合天命。我效法之。内中有不善者。背了天命。我则改之。见善见恶。或改或从。即是顺天命也。畏圣人之言者。圣人之言。皆是天命之模范。为天命之代表。常常要敬畏之。非敬畏其人。是敬畏其天命之所从出也。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不但忘乎天命。并内而违背父母。外而违背师友。一切恩情不报。凡事同流合污。亲小人。远君子。侮圣人之言。凡所有圣经贤传。讲的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不惟不信。而反故意侮慢之。真知天命者。即知天地之大。万物之繁。皆是受天命而生。苟无天命。不但无人物。而天地俱无矣。夫天命者。道之精华也。故率性之谓道。而道是个空空洞洞之理。惟天命为道之主宰。为理之分判。虽无作无为。其实无所不为。凡物皆能主管。譬如那牡丹之美。亦是天命主持。完全其美。日月之明。亦是天命主持。完全其明。何况人乎。天命者。无论何地何物。非天命不能生。不能化。生生化化。皆是天命。此天命非是有形有象之天命。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诸天诸地。万事万物。莫不有天命为之也。
问、闻先生之言。凡事皆有天命。人生富贵贫贱。亦是天命为之耶。何天命甚不公平也。
答、天命至公至平。无丝毫之偏袒。故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像此等讲法。尚费玩索。非将俗情与生等譬喻。万难知道。夫天命者。非有一物交与尔。即是天地之元气。诸天诸地。皆是元气充塞。人在元气之中。如鱼在水中。鱼无水必死。人无元气亦必死。互相对照。方明元气是天命。天命是元气。如我作一事。必要在元气之中。顺天命而行。若不顺天命。即失了元气。不但不能成事。而违背天命。还招灭亡。故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问、如此说来。今之得富贵者。皆是顺天命而为耶。杀身亡家者。皆是背天命而为耶。
答、然也。
问、然则今有为富不仁。反得富贵。而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反有杀身者。天命不道德耶。答、天命者。道德之精华也。天命不在心善。而在事善。夫心善者。是善人之道。心善而事不善。则善中生出恶。就背了天命。故招杀身亡家。事善而心不善者。事果能完善。因事中生出善心。事完善而心善。故得富贵。即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