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515-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第471页

像,有铭在其膺,盖王文公守金陵时所作。僧言古像取入东都启圣院,祖宗时每有祈祷,
启圣及此塔皆设道场,考之信然。塔西南有小轩,曰木末。其下皆大松,髯甲夭矫如蛟龙,
往往数百年物。木末,盖后人取王文公诗。木末北山云冉冉。之句名之。建康志。谓公自
命此名,非也。塔后又有定林庵。旧闻先君言,李伯时画文公像于庵之昭文斋壁,着帽束
带,神彩如生。文公没,斋常扃闭,遇重客至,寺僧开户,客忽见像,皆惊耸,觉生气逼
人,写照之妙如此。今庵经火,尺椽无复存者。予乙酉秋,尝雨中独来游,留字壁间,后
人移刻崖石,读之感叹,盖已五六年矣。归途过半山,少留。半山者,王文公旧宅,所谓
报宁禅院也。自城中上钟山,此为中途,故曰半山,残毁尤甚。寺西有土山,今谓之培塿,
亦后人取文公诗所谓。沟西顾丁壮,担土为培塿。名之也。寺后又有谢安墩。文公诗云
,在冶城西北。即此是也。
九日。至保宁。戒坛二寺。保宁有凤皇台。揽辉亭。台有李太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
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今已废为大军甲仗库。惟亭因旧址重筑。亦颇宏壮。寺僧言。亭榜
本朱希真隶书。已为俗子易之。法堂后有片石。莹润如黑玉。乃宋子嵩诗。题云。凤台山
亭子。陈献司空。乡贡进士宋齐丘。司空者。徐知诰也。后改姓名曰李碠。是为南唐烈祖。
而齐丘为大臣。后又有题字云。升元三年奉敕刻石。盖烈祖既有国。追念君臣相遇之始而表显之。碠。齐丘虽皆不足道。然当攘夺分裂横溃之时。其君臣相遇。不如是亦不能粗
成其功业也。戒坛额曰崇胜戒坛寺。古谓之瓦棺寺。有阁。因冈阜。其高十丈。李太白所
谓,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者。又。横江词。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棺阁。
是也。南唐后主时。朝廷遣武人魏丕来使。南唐意其不能文。即宴于是阁。因求赋诗。丕
揽笔成篇。末句云。莫教雷雨损基扃。后主君臣皆失色。及南唐之亡。为吴越兵所焚。国
朝承平二百年。金陵为大府。寺观竞以崇饰土木为事。然阁终不能复。绍兴中。有北僧来
居。讲。惟识百法论。誓复兴造。求伟材于江湖间。事垂集者屡矣。会建宫阙。有司往往
辄取之。僧不以此动心。愈益经营。卒成卢舍那阁。平地高七丈。雄丽冠于江东。旧阁基
相距无百步。今废为军营。秦伯和遣医柴安恭来视家人疮。柴。邢州龙冈人。晚。褚诚叔
来。诚叔尝为福州闽清尉。获盗应格。当得京官。不忍以人死为己利。辞不就。至今在选
调。又有为它邑尉者。亦获盗。营赏甚力。卒得京官。将解去。入郡。过刑人处。辄掩目
大呼。数日神志方定。后至他郡。见通衢有石幢。问此何为。从者曰,法场也。亦大骇叫
呼。几坠车。自此所至皆迂道以避刑人之地。人之不可有愧于心如此。移舟泊赏心亭下。秦
伯和送药。
十日早。出建康城。至石头。得便风。张帆而行。然港浅而狭。行亦甚缓。宿大城冈。
金陵冈陇重复。如梅岭冈。石子冈。佘。婆冈。尤其著者也。居民数十家。亦有店肆。
十一日早。出夹。行大江。过三山矶。烈洲。慈姥矶。采石镇。泊太平州江口。谢玄
晖登三山还望京邑。李太白登三山望金陵。皆有诗。凡山临江。皆曰矶。水湍急。篙工并
力撑之。乃能上。然今年闰余秋早。水落已数尺矣。则盛夏可知也。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
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晋伐吴。王浚舟师过三山。王浑
要浚议事。浚举帆曰。风利不得泊。即此地也。是日便风。击鼓挂帆而行。有两大舟东
下者。阻风泊浦溆。见之大怒。顿足诟骂不已。舟人不答。但抚掌大笑。鸣鼓愈厉。作得
意之状。江行淹速常也。得风者矜。而阻风者怒。可谓两失之矣。世事盖多类此者。记之
以寓一笑。烈洲在江中。上有小山曰烈山。草木极茂密。有神祠在山巅。慈姥矶。矶之尤
巉绝峭立者。徐师川有。慈姥矶诗。序云。矶与望夫石相望。正可为的对。而诗人未尝
挂齿牙。故其诗云。离鸾只说闺中恨。舐犊谁知目下情。然梅圣俞。护母丧归宛陵发长
芦江口。诗云。南国山川都不改。伤心慈姥旧时矶。师川偶忘之耳。圣俞又有。过慈姥
矶下。及。慈姥山石崖上竹鞭。诗。皆极高奇。与此山称。采石一名牛渚。与和州对岸。江
面比瓜洲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刘
宾客云,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王文公云,一风微吹万舟阻。皆谓此矶也。矶即南
唐樊若冰献策。作浮梁渡王师处。初若冰不得志于李氏。诈祝发为僧。庐于采石山。凿石
为窍。及建石浮图。又月夜系绳子浮图。棹小舟急渡。引绳至江北。以度江面。既习知不
谬。即亡走京师上书。其后王师南渡。浮梁果不差尺寸。予按隋炀帝征辽。盖尝用此策渡
辽水,造三浮桥于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