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1-四库别集

541-顾亭林诗文集-明-顾炎武-第22页

许,而不知弟此来关右,不干当事,不立坛宇,不招门徒。西方之人或以为迂,或以为是。而同志之李君中孚,遂为上官逼迫,舁至近郊,至卧操白刃,誓欲自裁。关中诸君有以巨游故事言之当事,得为谢病放归。然后国家无杀士之名,草泽有容身之地,真所谓威武不屈。然而名之为累,一至于斯,可以废然返矣!或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何欤?曰:君子所求者,没世之名,今人所求者,当世之名。当世之名,没则已焉,其所求者,正君子之所疾也,而何俗士之难寤欤?城郭沟池以为固,甲兵以为防,米粟刍茭以为守,三代以来,王者之所不废。自宋太祖惩五季之乱,一举而尽撤之,于是风尘乍起,而天下无完邑矣。我不能守,贼亦不能据,而椎埋攻剽之徒乃尽保于山中。于是四皓之商颜,刘、阮之天姥,凡昔日兵革之所不经,高真之所托迹者,无不为戎薮盗区。故避世之难,未有甚于今日,推原其故,而艺祖、韩王有不得辞其咎者矣。读书论世而不及此,岂得为「开拓万古之心胸」者乎?
○答曾庭闻书
南徐州别,三十六年,足下高论王霸,屈迹泥涂,读严武、隗嚣之句,未尝不为之三叹。弟白首穷经,使天假之年,不过一伏生而已,何敢望骐骥之后尘,而希千里之步?然以用世之才如君者,而犹沦落不偶,况硁鄙如弟,率彼旷野,死于道涂,固其宜也。奚足辱君子勤而之问乎?宣尼有言:「自南宫敬叔之乘我车也而道加行。」今之人情则异乎是。即有敬叔之车,而季、孟之流,不问杏坛之字。然一生所著之书,颇有足以启后王而垂来学者。日知录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惬意。音学五书四十卷,今方付之剞劂,其梨枣之工,悉出于先人之所遗,故国之余泽,而未尝取诸人也。「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君年未老,努力加餐。
○复陈蔼公书
山史西来,得接赐札,并读井记。一门尽节,风教凛然,诚彤管之希闻,中垒所未记者矣。弟久客四方,年垂七十,形容枯槁,志业衰隤,方且逃名寂寞之乡,混迹渔樵之侣,不改效百泉、二曲为讲学授徒之事,亦乌有所谓门墙者乎?若乃过汝南而交孟博,至高密而访康成,则当世之通人伟士,自结发以来,奉为师友者,盖不乏人,而未敢存门户方隅之见也。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又曰:「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则君子所以持己于末流,接人于广坐者,必有不求异而亦不苟同者矣。辱承来教,实获我心,率此报谢。
●亭林文集卷之四
答李子德书之一
  答子德书之二
  答子德书之三
  与潘次耕书
  答次耕书
  与次耕书之一
  与次耕书之二
  与李中孚书之一
  与李中孚书之二
  答王山史书
  与王山史书
  与王仲复书
  复张又南书
  与三侄书
  与李霖瞻书
  与王虹友书
  与周籀书书
  与人书一
  与人书二
  与人书三
  与人书四
  与人书五
  与人书六
  与人书七
  与人书八
  与人书九
  与人书十
  与人书十一
  与人书十二
  与人书十三
  与人书十四
  与人书十五
  与人书十六
  与人书十七
  与人书十八
  与人书十九
  与人书二十
  与人书二十一
  与人书二十二
  与人书二十三
  与人书二十四
  与人书二十五
○答李子德书之一
三代六经之音,失其传也久矣,其文之存于世者,多后人所不能通,以其不能通,而辄以今世之音改之,于是乎有改经之病。始自唐明皇改尚书,而后人往往效之,然犹曰:旧为某,今改为某,则其本文犹在也。至于近日锓本盛行,而凡先秦以下之书率臆径改,不复言其旧为某,则古人之音亡而文亦亡,此尤可叹者也。开元十三年敕曰:「朕听政之暇,乙夜观书,每读尚书洪范,至『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三复兹句,常有所疑,据其下文并皆协韵,惟颇一字实则不伦;又周易泰卦中『旡平不陂』,释文云:『陂字亦有颇音。』陂之与颇,训诂无别,其尚书洪范『无偏无颇』字宜改为陂。」盖不知古人之读义为我,而颇之未尝误也。易象传:「鼎耳革,失其义也,覆公餗,信如何也。」礼记表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是义之读为我,而其见于他书者,遽数之不能终也。王应麟曰:「宣和六年诏:洪范复旧文为颇。」然监本犹仍其故,而史记宋世家之述此书,则曰「毋偏毋颇」,吕氏春秋之引此书,则曰「无偏无颇」,其本之传于今者,则亦未尝改也。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范谔昌改陆为逵,朱子谓以韵读之良是。而不知古人读仪为俄,不与逵为韵也。小过上六:「弗遇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