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亡。并承资荐之因。俱遂解脱之理。景运欲报垂念。难益於昊天。不待缠哀。空悲於静树。遂乃善舍净财。遐求翠琰。将成胜事。必藉良工。敢辄罄於荒异。故特凭於刊勒。诚谓斯幢既立。庶有兼於溥天。率土动植飞沈。凡有照临。尽同休庆。余强抽鄙思。聊纪先德。
时大康七禩二月十九日记。(拓本,校民国《安次县志》十。)
○涿州移牒雄州(大康七年)
蔚州称,双井新寨铺边吏妄遮止北人。不令於壕北过往。请诘边吏及擅越疆界人等罪。(李焘《长编》。)
○移宋论边事牒(大康七年)
代州瓶形寨使臣非礼遮本国巡边人马。当道已指挥本地分官司。御敌拒捍去讫。请达於南朝。照会朝廷。(李焘《长编》。)
○义丰县卧如院碑记(大康七年 沙门行 阐)
伏以金容殄影。权方终於天竺。玉偈流芳。適化被於支那。自明帝之梦神人。洎摩腾之赍梵筴。谛信者。证无生而超三界。偈依者。获不退而净六根。实可谓登觉山之梯隥。运苦海之舟航。福国佑民。其来尚矣。伏维今皇帝璿衡御极。玉斗乘时。程文选入彀之英。恤孤颁省刑之诏。礼乐交举。车书混同。行大圣之遗风。锺兴宗之正体。东韩西夏。贡土产而轮诚。南宋北辽。交星轺而继好。位符十号。名契千轮。销剑归农。率土有仓箱之咏。櫜弓弃武。边防无烽燧之虞。百代之间。一人而已。然则妙像遗迹。本资於胜因。福壤精蓝。用恢於善果。所谓正觉可以敷鸿化。睿谋可以集盛缘。斯院也。创建清宁癸卯之年。特兴太康辛酉之岁。南临巨海。北觇连峰。西邻种玉之乡。东俯清滦之郡。阊阎绮合。道路环周。集四众以投诚。顺一同而布政。爰有清信弟子守民等。特营净刹。可植福田。虔修六度之因。共结千人之邑。肇从昔构。迄至今成。聚僧徒二十馀春。辟法席十五馀夏。度木也。取橡樟之良。择匠焉。得鲁般之妙。丹梁画栋。烁螮蝀之辉空。缥瓦朱檐。状鸳鸯之接翼。萃之以日力。鸠之以岁功。斤斧挥风。筌绳癸景。右壁降生说法之相。左龛降魔入灭之仪。图地藏之十王。备炽盛之九曜。经营有日。炜烨增华。壮制锦之名乡。变雨花之胜境。其为供也。缯盖幢幡。其为奉也。歌舞妓乐。灵踪圣概。不可殚纪。但行阐才非敏锐。辞愧刍荛。屡请託而弗遑。数推让而增惕。滥随部伍。竭伸庸鄙之情。虔发谛诚。聊述赞扬之颂。谨为铭曰。觉皇西灭。像泽东传。身化百亿。威震大千。应现不测。微妙难诠。爰有清信。能兴胜缘。特营香刹。大树福田。访奇采異。极巧穷妍。经营有渐。轮奂增鲜。殿安宝相。廓秘金编。沈檀香馥。钟梵声眹。信解无愧。贞珉常镌。历劫非坠。永世弥坚。神功不朽。亿万斯年。(光绪《永平府志》四一,参《民国滦县志》卷四。)
(光绪《永平府志》四一《寺观》。《滦州卧如寺》:“辽大康七年《卧如寺碑记》云:‘大辽义丰县榆子林西堡曾家湾卧如院都维社李守民。武清县南张性。讲经业论沙门行阐撰书。’云云”)
○宋文通等造经记(大康七年)
通直郎试大理评事守司户参军宋文通。军事判官承务郎守太子中舍赐绯鱼袋王致君。
朝散大夫尚书驾部郎中通判涿州军州事杨恂如。桂州管内观察使知涿州军州事耶律泽。
当寺讲百法论提点校勘沙门法明。大康七年七月十一日书记。
(右记刊於《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卷七条二十一。)
○涿州移宋雄州牒(大康八年)
奉留守指挥。准枢密院劄子。以夏国遣使入朝。称为南朝无名起兵讨伐。不知事端。指挥燕京留守司委涿州移牒雄州。闻达南朝会问。(李焘《长编》。)
○西南安抚司移宋牒(大康九年)
自两朝通好以来。戒约沿边州军。不得创生事端。今起筑教场。练習军伍。有违信拆。深为不便。请速毁废及责问生事官吏。重加诫断。(李焘《长编》。)
○非觉大师塔记(大康九年)
师讳非觉。俗姓刘氏。析律府之良乡□□□□□□□□□□□□□□□□□师道圣宗之故累官至武定军师□□□□□□□□□□□□□□□□□官师即宣判之仲子。虽代有簪绂。性无□□□□□□□□□□□□□□□□□受具戒乃师归义寺义从上人。亦道行高□□□□□□□□□□□□□□□□□禅师宴息之所。杖锡一往。遂有终焉之志。□□□□□□□□□□□□□□□□□如来阐教。大抵有经律论诠其三学师以□□□□□□□□□□□□□□□□□先於此由是励力工四分一宗。罔辞寒暑。不□□□□□□□□□□□□□□□敷衍其抠衣请益。未尝告倦。洎今上纂历。追念恩德。莫越福田。乃□□□□□□□□□□□□□□□□□□□三学寺第九座临坛大德。度人之盛。敻古所无。咸雍□□□□□□□□□□□车驾幸燕。素重师之□德。诏入内殿。赐紫□□□□□□□□□□□学寺律法师师主讲三年而罢□□□来□授燕京□□□□□□□□□□赐仪范大师。师在任清肃。至於□爱讼为□□□□年□□□□□□□□□□示化於大昊天寺。春秋七十二。僧腊四十七。是日□五□□□□□□□□□归葬於故山。以是岁七月十七日庚时。建塔於寺之茔。礼也。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