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8-集藏 -02-文总集-

21-晚清文选--郑振铎-第84页

有陈奏。然窃计今时关系天下利病,无过于洋务。直隶督臣李鸿章,两江督臣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练习洋务,至精至博,用能力筹富强之术。而于交涉洋务亦皆深得体要,维持保全。如臣才识短乏,而自道光二十二年办理洋务,据所见闻,证以前代事迹,深有悟于中外交接之义,沛然不疑于其心。疾病昏愚,无能自效,而其理固有可言者。谨就今日办理洋务机宜,略具四条,可以见之施行。伏候圣明采择。
一、国家设立军机处,为出政之所,中外事机,悉归裁定。咸丰十一年,总理衙门之设,一仿军机处章程。遂与军机处并立。其时恭亲王实司总理,可以专制。兼因交涉洋务,多持正议,不愿与闻。今已办理十余年矣。察看西洋大势,总理衙门,当遂为国家定制。颁发上谕,及一切处置事宜,不能不归军机处。军机大臣未经奉派总理衙门行走,茫然莫知其原委,是非得失,无从推求。臣愚以为军机大臣,皆应兼总理衙门衔名,庶几讨论情势,通筹熟计,以期有所裨益。
一、西洋通商,向止广东一口。嗣是沿海开口,以及奉天,内达江西、湖北。法兰西分踞安南,与广西接壤;俄罗斯出入西北各口,遍及陕甘及山西。英吉利又议云南通商。其四川、贵州、河南交涉教案,层见叠出。目前无洋务交涉,独湖南一省耳。必能谙悉洋情,办理始能裕如。于此稍有惶惑,一视若荆棘之在其身。其始过持正论,其后展转翻异,迷误必多。故今日人才,以通知洋务为尤要。自与洋人通商以来,事变数出,多因华洋交涉案件,争辨纷纭,而办理归结处,总在讹索赔款,广开口岸。此其命意之所在,无知预防者。动辄积嫌生衅,激成事端,展转以资其挟制,而使遂其欲。推原其故,由地方官不知洋情。既以构衅为能,而多加之粉饰,又以了案为屈,而更益以推延。似此情形,施之民间讼案,含忍受冤,即亦无辞。施之洋人,必至多生事故。故臣以为考求洋务,亦无他义,通知事理而已矣。汉诏出使绝国,与将相并重。当时所急者,不过折冲樽俎一日之间,实不逮西洋关系紧要之万一。伏愿皇上考揽人才,勤求方略,期使中外诸臣,勿存薄视远人之心。以洞知其得失利病之原,忍辱负重,刻自砥砺,以激励士大夫之心,而奖成士民奋发有为之气。外筹应接之术,内立富强之基。在朝廷一念之斡旋而已。
一、驻扎西洋公使,万非今日急务。其间惟美利坚之金山,中国流寓数万人,左近必噜及西班牙所属之古巴,兼有招工事宜,足资办理。此外各国,全无凭藉,而恃数万里外之使臣,因事与之辨争,事理稍有虚饰,困辱立见。即有能者,亦徒以有用之才,虚弃之无用之地。将来海道开通,中国商人能赴各国设立行栈,有可经理之事,渐次选派大员充当公使驻扎,自不可少。此时出使通好,委无关系。而既经奉派出使英国,各国相援为例。正虑此后出使岁必加多。臣以为考求洋务,中外诸臣,必宜留意,而出使则尽人可以差遣。窃计各部寺院二三品以下堂官,类能谙悉体制,讲求应对。朝廷以息事安人为心,奉命出使,谁敢不尽力。应请以后选派使臣,依照常例,由礼部开列二三品以下堂官,年岁不满五十者,听候钦派。亦与寻常出使同等。务使廷臣相习为故常,不至意存轻重。而于洋情事势,亦不能不加研究,以求备国家缓急之用。其为裨益必多矣。
一、西洋公法,通商各国,悉依本国法度。中国刑例,有万非西洋所能行者。当时议定条约,未能仿照刑例案酌添通商事例,以致会审公所,一依西洋法度,以资听断。中国一切无可据之势。惟当廓然示以大公。凡租界滋事,依洋法办理,州县地方滋事,依中法办理。其视洋民,犹中国之民。视办理洋案,亦犹办理中国之案。先期化除畛域之见,以存中国一视同仁之体。其间交涉洋务,上谕奏摺,应发抄者,概行发抄,使天下晓然知事理之平。其有委曲周旋,亦能窥见朝廷之用心,以知事理之得失,非独以释士民之疑,亦足以折服洋人之气矣。以上四条,于办理洋务要略,未能详及。而先务通知古今之宜,以求应变之术,熟鉴中外之势,以息人言之嚣,自可渐次讲求控御之方,推行富强之计。要求其归,理势二者,深筹远揽,无以逾焉者也。有宋大儒程颐论事,必折衷一是。其言当时朝廷有五不可及,一曰:至诚待敌国。夫能以诚信待人,人亦必以诚信应之。以猜疑待人,人亦即以猜疑应之。此理无或爽者。方今时势艰难,财力支绌,洋案多一反覆,即国家多伤一分元气。维持国体,全在先事防维。事端一出,补救无从。此后更难与处。臣久病衰颓,委无材用,足应国家之急。断不敢希图以语言效用,供人指摘。审量洋情事势,则实有确不可易者。冒昧上陈,言辞拙直,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奏请禁烟第二疏
窃臣于光绪三年二月初八日,具奏设法禁止鸦片烟一摺,至今未奉批谕。窃惟国家兴利除弊,关系重大,未易轻议整顿。鸦片烟为害中国,共五十年。通计各省士民,陷溺其中,率十之四五。其害日广,其毒亦日深。道光十九年,特诏严禁,至激成海疆之祸。而吸食者愈多。至咸丰九年,例禁已开,更无顾忌。臣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