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段书之故也。】吴用又劝:“你两个斗了半日,又没输赢,只管斗到几时是了?”【又劝。】刘唐道:“他不还我银子,直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便罢!”雷横大怒道:“我若怕你,添个士兵来并你,也不算好汉!我自好歹搠翻你便罢!”刘唐大怒,拍著胸前,叫道:“不怕!不怕!”便赶上来。【细,画。】这边雷横便指手画脚也赶拢来。【如画。】两个又要厮并。这吴用横身在里面劝,那里劝得住。【三劝。○如画。】刘唐捻著朴刀,只待钻将过来。雷横口里千贼万贼价骂,挺朴刀正待要斗。【如画。】只见众兵道:“保正来了!”
刘唐回身看时,只见晁盖被著衣裳,前襟摊开,从大路上赶来,【如画。○写得一时拉杂如火。】大喝道:“畜生!不得无礼!”那吴用大笑道:“须是保正自来,方才劝得这场闹。”晁盖赶得气喘,问道:“怎的赶来这里斗朴刀?”【不知高低语。】雷横道:“你的令甥拿著朴刀赶来问我取银子。小人道:‘不还你,我自送还保正,非干你事。’他和小人斗了五十合。教授解劝在此。”晁盖道:“这畜生!小人并不知道。都头看小人之面,请回,自当改日登门陪话。”雷横道:“小人也知那厮胡为,不与他一般见识。又劳保正远出。”作别自去,不在话下。
且说吴用对晁盖说道:“不是保正自来,几乎做出一场大事,这个令甥端的非凡!【凡一个好汉出现,必有一番出色语,今是刘唐出现处,故特地写出八个字,为他出色。雷横此时只算陪客,不妨权让一步也。】是好武艺!小生在篱笆里看了,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不过,【又能带表雷横。】只办得架隔遮拦。若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性命。因此,小生慌忙出来间隔了。这个令甥从何而来?【令甥如何云从何而来,岂不闻甥不出舅耶?】往尝时,庄上不曾见有。”晁盖道:“却待正要来请先生到敝庄商议句话。正欲使人来,只是不见了他,枪架上朴刀又没了。【闲心妙笔。】只见牧童报说:‘一个大汉【庄主令甥,牧童却呼大汉,加亮面前,露此马脚,写得妙绝。】拿条朴刀望南一直赶去。’我慌忙随后追来了,早是教授谏劝住了。请尊步同到敝庄,有几话计较计较。”
那吴用还至书斋,挂了铜炼在书房里,【细。】分付主人家道:“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拽上书斋门,将锁锁了,同晁盖,刘唐,到晁家庄上。晁盖迳邀进后堂深处,分宾而坐。吴用问道:“保正,此人是谁?”【直问是谁,妙。盖大汉之称,已猜到九分矣。】晁盖道:“此人江湖上好汉,好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此有一套富贵,特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却被雷横捉了,拏到我庄上。我因认他做外甥,方得脱身。他说:‘有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 ,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从这里经过,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他来的意正应我一梦。【又忽然撰出一梦,奇情妙笔。○此处为一部大书提纲挈领之处,晁盖为一部大书提纲挈领之人,而为头先是一梦,可见一百八人、七十卷书,都无实事。】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道白光去了。【一部大书,罗到一百八座星辰,此处乃忽然撰出一梦,先提出北斗七星,夫北斗七星者,众星之所环拱也,晁盖为此泊之杓,于斯验矣。】我想星照本家,安得不利?今早正要求请教授商议此一件事若何。”
吴用笑道:“小生见刘兄赶得来跷蹊,也猜个七八分了。此一事却好。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十字千古名言,可谓初出茅庐第一语矣。】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得。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这件事如何团弄?【此二语向保正说,下二语向刘唐说,看他写来,宛然三个人议事,回头转耳,左顾右盼也。】便是保正与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此二语向刘唐说。】这段事,须得七八个好汉方可,多也无用。”晁盖道:“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便道:“兄长这一梦也非同小可。莫非北地上再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响,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道:“有了!有了!”【看他反先插公孙,次思三阮,笔势夭矫之极。】晁盖道:“先生既有心腹好汉,可以便去请来,成就这件事。”
吴用不慌不忙,叠两个指头,说出几句话来,有分教:
东溪庄上,聚义汉翻作强人;石碣村中,打鱼船权为战舰。
正是:
指挥说地谈天口,来做翻江搅海人。
毕竟智多星吴用说出甚么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总批:《水浒》之始也,始于石碣;《水浒》之终也,终于石碣。石碣之为言一定之数,固也。然前乎此者之石碣,盖托始之例也。若《水浒》之一百八人,则自有其始也。一百八人自有其始,则又宜何所始?其必始于石碣矣。
故读阮氏三雄,而至石碣村宇,则知一百八人之人《水浒》,断自此始也。
阮氏之言曰:“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嗟乎!意尽乎言矣。夫人生世间,以七十年为大凡,亦可谓至暂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