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伤于湿,而降令过急者,两相宜耳。
<目录>第九帙<篇名>刘寄奴草内容:(唐本草)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破血,下胀,止痛,治产乳余疾,止金疮出血极效。
【核】曰∶出河中、孟州、汉中、滁州、江南、越州,所在亦有。春生苗,高二三尺。
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叶,尖长糙涩,面青背白。九月茎端岐分 穗,每 攒簇小花十数朵,
黄包白瓣,宛如秋菊,经三四日,花心拆裂如絮。随结实,絮实都如苦买也。修事,拣去茎 叶,只用子。粗布拭去薄壳,酒拌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 】曰∶刘寄奴,古方罕用。唐本草始附隰草部。按李延寿南史,载宋高祖刘氏,小 字寄奴,少未遇,伐荻新州,见大蛇射中遂返。次朝再往,闻榛林中作杵臼声。寻之,有青 衣童子,拥众捣药。讯其故。曰∶我主为刘寄奴所中,捣此以疗之。曰∶胡不见杀。曰∶寄 奴王者,不可杀也。叱之尽散。遂收其药。每涂金疮辄愈。因称此草为刘寄奴。郑樵通志云∶ 江南人,因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又称此草为金寄奴。字说云∶刘,诛杀也;寄 ,附托也;奴,执事也。顾主治证形,似悉假血气,附托以为执事者。功能剖裂而入破之,
即所以诛杀之矣。命名之义,或取诸此。
<目录>第九帙<篇名>蓖麻内容:(唐本草)
【气味】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主治水症。以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恶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瘥即止。风 虚寒 【核】曰∶原从胡中来,今在处有之,北地尤多。夏月生苗,有赤有白。一茎直上,高 丈余,间节如甘蔗,中空如赤箭。叶似 草,及瓠叶辈,肥浓而大,一叶五尖。夏秋之间,
丫中抽穗,黄花累累。每穗作子数十颗,柔刺如 。凡三四子,合成一颗,枯时劈开,状类 巴豆,又类牛KT ,青黄斑褐,间杂可观。壳中有仁,娇白如续随子,仁中之油,可调印 色。每用去壳净仁五升,捣极细,以水一斗煮之,有沫撇起,沫尽乃止。遂用文火,煮熬其 沫,水去澄清,上无气升,油即成矣。倾磁器中,冷定,则凝结如脂,经久不变。修事,勿 用黑夭赤利子,颗外无刺,两头尖,子无斑点,误服有大毒。凡使蓖麻子,盐汤煮半日,去 壳及衣,取中仁研细用。有啖蓖麻,一生不得食炒豆者,犯之作胀而死。豆为肾谷,蓖通 胎息,天真不 绍隆王先生云∶蓖麻力长收吸,故能拔病气,夺有形,多从外取,不繇饵服,良有见也。
先人云∶蓖麻胚兆,先一阴而始生,以阴为内气之主,转阳为形外之固,赋形唯二至之间,
生长在蕃秀之季,缀子于来复之初,故饵之何处非生阳之地,何形非生阳之物。内有阳气人,
不须入腹,磕着撞着,生阳遂聚,死阴立消,迅速敏捷,如鼓应桴。
【 】曰∶命名之意亦奇,主治功力亦异。着囟起痔,握掌催生。左风头置之右,右风 头置之左,摩顶天柱竖,傅踵胞孚下,至若纳舌辟窍,解喉疏肌,收子肠,消香港脚,及主剩 骨留血,物滞水瘕,疽疡 肿,尸疰丹瘤,与夫 斜偏痪,舛错关机,宜饵宜涂,宜熏宜 窒者,莫不如鼓应桴,捷于影响。故蓖者人脐,上从囟,囟取通气,会奇脉于巅;下从比,
比取辅气,交偶脉于踵。麻者大 ,群阴之长也,夏有足鼓,置鼓于趺,殷有楹鼓,贯中于 柱。周有县鼓,植 而悬之上,皆 也。顾名思义,则知声气相通,左右逢源之为用矣。
(蓖者人脐,胎儿之息以脐也。囟取通气,会奇脉于巅,至人之息以囟也,比取辅气,
交偶脉于踵,真人之息以踵也。楹鼓以喻蓖,县鼓以喻 ,足鼓以喻踵,三息并行,三 齐 击,是真以鼓应桴,捷于影响。
<目录>第九帙<篇名>莱菔内容:(唐本草)
【气味】辛甘平,无毒。
【主治】主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根汁尤良。
【核】曰∶莱菔,菘菜也。似蔓荆而稍大,旧说北种菘莱,初年半为蔓荆,二年菘种都 绝,蔓荆南种亦然。盖菘之不宜于北,犹橘之不逾于淮,今则南北俱有矣。尔雅云∶苞突,
芦菔。
孙炎注云∶紫花菘也。南人呼秦菘;吴人呼楚菘;鲁人呼 (音拉答);秦人呼温菘;
北人四呼之。春曰破地锥,夏曰夏里生,秋曰萝卜,冬曰地酥。杜诗曰土酥;蒙古曰笃鲁马;
唐 夏末布种,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高五七尺,开紫碧色花。夏初结角子,如大麻 实,圆长不等,色黄而赤,遂可布种。叶大者如蔓荆,细者如花芥,表里有茸毛。根色有红 白,根形有大小长短,圆扁粗滑,上锐下尖,细腰巨腹,岐尾叉头,有须无须之别。小者如 拇指,大者满一秤,重者十百斤。或因种变,或随水土,大率沙壤者,肥甘而脆,瘠地者,
坚苦而辣。可生可熟,可俎可酱,可KT 可醋,可 可腊,可饭可羹,菜蔬之最有益者。与地 黄同食,令人发白,多啖动气,姜能制之。伏 砂、干铅汞。
【 】曰∶遍历四时,具备五气,有松之操,有芥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