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2-本草乘雅半偈-第2页

以为阐扬。盖纲目一书,李氏父子,博集精研,近代之笃志本草 者无出其右矣。第良工苦心,惟恐挂漏不无泛爱。盖以后人而推求前人之所未尽,自易为力,
然意在相成,以惠养后世,总欲立欲达之一念也。如有肆然思盖前人之意,则鬼神将呵责之 矣。况是编之未尽实多,千里比肩,端祈指驳。
一、是编所重在 。原夫本经立名居要,其主治亦独挈纲宗。乃后人未达深旨,故隐居 有别录之述,正从纲宗中,再加演畅耳。所以愚窃谓别录为本经之衍也。然愚所以窃重于 者,惟能 本草之真德用,斯于古人立方之意,随病之轻重缓急,而尝变不一处,始堪措手。
今 一、君臣佐使之说,圣有明谟,较若画一,无可移易。然亦借国体喻之,如人主清境内 而授之将,则君且委责于臣矣。顾此适足以彰主之明而成主之重。又如人臣出疆,有利社稷 安国家者,专之可也。此适以见使之不辱,而君之善任耳。凡此皆所以措国于不倾者也。然 则本经立名,虽有定品,苟不精 以妙其时措之宜,亦鲜济矣。
一、药产古今不同。姑以人参言之,相传皆称上党。往时皆用辽之清河,若上党,则绝 无矣。间有朝鲜者颇不适用,今则大率皆鲜产矣。古人用药,取之中原而有余。今多采之遐 方远裔,其近产者绝不足用。至于良 不侔,更宜甄察。然以良较 ,其贾往往倍蓰什百,
是其取效亦必倍蓰什百。世人类多畏良取 ,无力者不必论;奈何有力家,视身之轻也。至 于医者亦苟就之,直欲制梃而挞坚利,愚窃于此,颇三致意。
一、所附诸方,颇有得将在外及大夫出疆之义者。设方与证合,取效甚捷,然取效之后 ,尤宜加谨培养,所谓逆取而顺守也。方中不能一一备陈此义,惟精 而严辩之,毋拘毋忽 。
一、先人肆力本草,着有博议,盖没齿无倦也。然于诸款之下,有予有夺,故曰议。其 议或一或二,至于六七,不局局然为定额,故曰博。今亦备列编中,不敢言洲源,聊以明不 贤之识小。至于家授诸方,间亦附见,统公海内。
一、诸说中间引释典。缘先君与王绍隆先生,皆从绍觉法师讲惟识论,因有所悟,愚小 子窃聆绪余,遂知仲景立论之法,暗与惟识相契,且其妙有超于先天者。用是不敢避流俗讥 嫌,略取一二,以俟跃如。
一、药产苟非目击,徒取耳闻,不无尽信书之蔽。即愚数十年来,所睹稍多,盖不俟五 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矣。所望高明深心遐览者,有以命之,不妨刊正。
一、愚之 ,囿于知闻,犹之井观已耳。况数千年未抉之奥,岂易备阐。然先儒训诂,
实后儒之藉。惟是异时有因之触发者,获为之藉,其幸大矣。
一、姬公尔雅,专为释名。后之曰翼、曰埤,种种称述,其说始广。是编虽主于顾名思 义,而或翼、或埤,亦妄意窃取云尔。
一、药品虽有德性色味体用之不一,然其要,惟在能妙其用。若识其妙用,斯于升降出 入之法,可以大投,可以轻取,无不如意矣。主治立论,实与内经相表里。愚于 中,颇引 内经者,以此。然有一病而有数药兼用,及可互用者;亦有一病而必赖一药独治者。夫善事 必先利器,固矣。苟器之未习,而徒抱临渊之羡;俾病者、医者,两蒙讥焉。恶乎可。
\x崇时祯岁次辛未孟夏八日\x \x钱唐后学卢之颐识\x <目录><篇名>乘雅半偈采录诸书大意内容:神农本经三百六十五种,恰应周天之数。天度无亏,此药何容去取。惟是古有今无,存 空名者,居三之一。故于本经实得二百二十二种。
今之人,知有神农本经,而不知其有食经。然亦三卷中,存茗草一条,而后之人,始知 有食经也。夫本经已乱于张华,而食经又归于剥蚀。故以茗草寓存羊之意,殊不必于此一条,
再如本经争所自出矣。盖淮南、世纪,皆以本经出自黄帝;既出黄帝,而神农之称,又何以 传之千万 ,而无改。惟陶隐居则信以为烈山氏之书。在汉书亦云,本草不知断自何代而作,
犹疑之耳。未尝确言其出于轩辕氏也。总之,神圣开天之笔,非二帝不能作,即随属一人,
亦可。或者书契未作之先,口耳相授,至后而始有笔传也。此非余之言,而先哲之言也;今 食经以剥蚀,故人无置喙则幸矣。
陶弘景,字通明,于本经已各有别录,数如本经,而又于本经之外,复收采汉、魏以下 诸名家所用之药,三百六十五种,亦名别录,上之梁武。按弘景在宋末,为诸王侍读,寻归 隐勾曲山房,号华阳、隐居。梁武每有大事,辄往咨访,故时人又号为山中宰相。卒年八十 五,谥贞白。其书,首叙药性之源,论病名之诊,次分玉石等部,又有名未用者,三品。今 于三百六十五药之中,采五十种。
唐本草者,出自唐高宗时,故系之以唐。初高宗以陶隐居所注本经精粗溷收,特命英国 公李 等,主纂修之事, 等亦稍有增损,故又谓之英国公唐本草。显庆中,有监门长史苏 恭等,以重加订释,请帝复命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与恭等,互相采访。则又增入新药一百二 十四种,分类诸品,及有名未用者,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