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2-本草乘雅半偈-第5页

无喘,不堪僭服耳。
(雨霁云彻,阴阳必清必净矣。不与阴阳蒸郁,而作杨菌者反乎。)
<目录>第一帙<篇名>人参内容:(本经上品)
三桠五叶,背阳面阴,欲来求我, 树相寻。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 延年。
【核】曰∶人参,一名人 、人衔、人微、黄参、地精、土精、神草、海腴,皱面还丹,
摇光星所散也。运斗枢云∶人君废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生上党,及百济、高 丽。多于深山,背阳向阴,及 漆树下。下有人参,则上有紫气。春生苗,四五相对,一茎 直上,三桠五叶,四月作花紫色,细小如粟。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秋 冬采根,坚实堪用,如人形者有神。出上党者,形长黄白,状似防风,坚润而甘。百济者,
形细坚白,气味稍薄。高丽者,形大虚软,气味更薄,唯以体实有心,味甘微苦,多余味者 最胜。收纳新器中密封,可经年不坏,频见风日则易蛀。生用 咀,熟用隔纸焙之,或醇酒 润透。忌铁器、咸卤,用童便润制者谬矣。恶皂荚;反藜芦;畏五灵脂;为茯苓马蔺之使。
先人云∶ 赞天地,奠安神理,精腴在握,还丹可期,形山之秘宝,帝王之仁泽也。又云∶ 人参功力,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危为安。定亡为存,如武有七德,一禁 暴,二戢乱,三保大,四定功,五安民,六和众,七丰财。又云∶生处背阳向阴,当入五藏 ,以类相从也。人身卫气,日行于阳道则寤,夜入于五藏则寐。则凡病剧张惶,不能假寐者 ,人参入口,便得安寝,此即入藏养阴,安精神,定魂魄之外征矣。
缪仲淳先生云∶神农曰微寒;隐居曰微温;微寒则近于温;微温则近于寒;以言乎天,
则得生生升发之气;以言乎地,则得清阳至和之精。上应瑶光状类人形,故能回阳气于垂绝,
却 【 】曰∶参, 也。设作生训,未尽本旨。盖三才并立,方成世谛。故天资万物之始,
地资万物之生,人则参天两地,禀万物之灵,人参虽质依于草,而克肖乎人,是具足三才,
乃精英之气,融结所成也。色白属金,气寒喜阴,属水,花色纯紫,及生处上有紫气属火,
三桠属木,味甘五叶属土,五行周备,是补五脏,而奠安神舍,则邪僻自除,窍穴明彻,济 弱扶倾,运用枢纽者也。顾彼命名之义,功德作用可知。
(参天两地,则人为天地枢纽,天地为人躯壳矣。无躯壳,则种性无依∶无枢纽,则世 界不立。彼此交互,不相舍离,而此种性,能生诸缘。和合六尘,应现根身之相,即以根身 为亲相分,器界为疏相分。有器界,便有败坏;有根身,便有疾疚。有疾疚,便有药石,而 药石又分优劣醇暴。及得气味之全与偏者,人参 天两地,沦结所成,功德真无量矣。)
<目录>第一帙<篇名>甘草内容:(本经上品)
合腑脏为中,内筋骨,外肌肉为四。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 ,解毒。久服轻身延 年。
【核】曰∶甘草,一名 草、灵通、国老、美草。
出陕西河东州郡,及汶山诸夷处。春生苗,高五六尺,叶如槐,七月开花,紫赤如奈冬,
结实作角如毕豆,根长三四尺,粗细不定,皮亦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以坚实断理 者佳,轻虚纵理,细韧者不堪用。凡使去头尾,及赤皮,切作三寸长,劈为六七片,入瓷器 中,好酒浸蒸,从巳至午,取出曝干,锉细入药。苦参、干漆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 花、甘遂、海藻。忌猪肉。
先人云∶甘具生成,路通能所,草从柔化,和协众情。又云∶和具四义,一合,二纯,
三分明,四接续,甘草四德备焉。又云∶青苗紫花,白毛槐叶,咸出于黄中通理之 ,土具 四行,不言而喻矣。又云∶土贯四旁,通身该治,是以土生万物,而为万物所归。
【 】曰∶尚书云∶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言土以能生为性,而所生草木,唯稼穑最得 土气之和,即拈以征土性,及土味耳。有云∶土位乎中。又云∶土贯四旁。难者曰∶设标竿 于中,东观则西,南观成北,中亦难定,予谓中当竖论,四当横论。内经云∶地何凭乎,大 气举之也。固知上下唯气,而土独居其中,四即在中之土,横贯四旁,离四无中。统言之也,
甘草色味性情,含章土德,为五味之长,故治居中之腑脏。为邪所薄,而寒热外见,与在内 之筋骨,在外之肌肉,悉以横贯之力,坚固长养,气聚于形,形全则力倍,形败则气亡,金 疮成 ,如掘土剥地,以致腠理断绝,此属九土之精,行土之用,接续地脉,仍相连合,毒 性杀厉即以幽静平和之土缓解之,毒自降心而退舍焉。形全则身轻,形固则延年。中央内外,
左右四旁,皆土贯之。若因土致病,因病及土者宜用,设四行借用,另须体会。
(土爰稼穑,金曰从革等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