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其苗。味皆辛苦而寒。其根为之汉 防己。入下焦泻膀胱血分湿热。木防己偏于治上治风。故凡属水支饮等证。皆用之。大抵防 己为瞑眩之药。闻其气则颇恶。下咽则使人身心烦乱。饮食减少。若善用之。能拨乱反正。
可防己而御敌。故取此名也。虚人禁之。)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威灵仙内容:\r威灵仙\pq43.bmp\r 性急且温。味辛而散。微咸微苦。疏风邪走络通经。可导可宣。治痹疾行痰去湿。
(威灵仙味苦辛咸。气温。善走风药也。能宣通脏腑经络。治痹启闭。故一切胸腹冷滞。痰 水症瘕。瘀血湿邪等证。皆可用此行散。然疏利之性。若无风邪痰湿。恐损真气。用者慎之 。)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紫葳花内容:入心肝凉散行瘀。能去血中伏火。走营分酸咸无毒。并疗血热生风。(紫葳花甘酸 而咸。性寒色紫。手足厥阴血分药也。功专凉血。故能去血中之伏火。凡妇人产乳余疾。症 瘕血闭寒热等证。由于血热者皆治之。又凡花皆散。故能治血中之风与夫血热生风等证。)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使君子内容:\r使君子\pq44.bmp\r 入脾胃。用则治虫治疳。味甘温。服则或生或熟。(使君子味甘。性温。气香。质 润。虽为杀虫之药。而益脾胃。敛虚热。凡小儿一切虫疳等证皆可用之。服时忌饮热茶。犯 之即泻。)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山豆根内容:\r山豆根\pq45a1.bmp\r 解肺家结热之邪。化痹宣痈味最苦。杀蛊毒诸虫之积。通肠消胀气纯寒。(山豆根 苦寒入心。泻热解毒。心火降则肺金清。故一切喉证之属于火者。得苦降之性。自然热除病 退。清肃之令下行矣。脾胃虚而大便不实者禁之。)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白蔹内容:\r白蔹\pq45a.bmp\r 苦能泻热。辛可疏邪。散结行瘀。止为性寒能解利。消痈敛口。皆因毒火未潜消。(
白蔹。苦辛而寒。散热结。疏邪滞。并无酸敛之性。即本经亦无敛疮口之句。但云主治痈肿 疮疽。散热止痛等语。则后人用之敛疮者。皆因火毒滞留营分。而肌肉不敛耳。)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土茯苓内容:\r土茯苓\pq45.bmp\r 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 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藉遗粮而当谷。(土茯苓一名 仙遗粮。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湿邪。服之可当谷不饥。故有遗粮之名。今人概以治杨梅 恶疮。毒窜筋骨。肌肉溃烂等证。亦不过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 脾胃。使土旺湿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疮也。)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茜草内容:\r茜草\pq46.bmp\r 质禀咸温。入肝破血。味兼辛苦。行滞通经。(茜草。辛苦咸温。色赤性燥。入心肝 血分。长于破血行血。本经称其治黄瘅。别录言其治蛊毒。无不皆因瘀血而成。故又一名血 见愁。即此义也。)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木鳖子内容:\r木鳖子\pq47a1.bmp\r 苦寒有毒。外治为多。散血热以消痈。追风毒而达络。塞鼻则拳毛顿起。吹耳则痘 眼能移。点痛痔而即平。搽火疮而立效。(木鳖子有番土两种。皆属苦寒。而番者为尤甚。
其寒毒之性。服之使人筋脉拘急。身体振动。瞑眩之药。不可妄投。或风毒窜入经络。或痈 疽欲其解散。必须配制得宜。酌量多寡而用。土木鳖虽能治疳积痞块黄瘅等证。究竟二鳖长 于外治。非服食所宜也。)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漏芦内容:\r漏芦\pq47a.bmp\r 入阳明下乳消痈。咸苦性寒无毒品。清湿热杀虫凉血。祛除积久小儿疳。(漏芦咸苦 性寒。入阳明血分。本经虽云服之益人。然毕竟疏利之品。故能下乳消痈。清湿热。治疳积 。皆属阳明之病。观其命名取义。则漏芦之功。概可想见矣。)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燕脂内容:解痘毒以松肌。甘平入血。吹耳疳之蚀烂。炙黑和营。(燕脂即红花汁。或紫草汁染 帛而成。故功用与红花紫草相仿。长于活血行血。血活则肌松。肌松则毒解故也。耳疳痘毒 。无论内治外治。均可用之。能入心肝血分。甘平之性。无偏胜之弊耳。)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牵牛内容:\r牵牛\pq47.bmp\r 色形黑白宜分。泻肺行痰。消胀逐邪于气分。性味辛温有毒。搜风导滞。通肠利水达 胞宫。(牵牛味辛性热。泻肺气利大肠。逐痰蠲饮。又能从治气分湿热坚结。但攻伐之品。
肺与大肠无水湿邪滞坚结者。不可轻投。)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藤黄内容:散肿搜脓性毒烈。杀虫逐湿味酸温。(藤黄系藤汁煎炼而成。酸涩有毒。能杀虫。以 毒攻毒。皆外治之功。以其酸涩之性。有收束之意。敛极则散。故痈疽疮疡发散药中。每每 用之。)
<目录>草部\蔓草类<篇名>青风藤内容: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