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4-本草便读-第16页

肝脾。用使搜风兼胜湿。味归辛苦。功能蠲痹并舒筋。(青风藤。凡藤蔓之属 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味苦平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 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木香内容:\r木香\pq48a1.bmp\r 燥脾土以疏肝。香利三焦破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宣诸痛解寒凝。理气则生用摩冲 。止泻则面煨取用。(木香苦辛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气分。宣散上下一切寒凝气滞。温 中止痛。辟鬼除邪。然纯阳之性。阴虚液涸者切勿沾唇。煨熟可止泻利。因木香气味俱浓。
且熟则无走散之性。惟觉香燥而守。故能实大肠。凡治泄泻恒用之。肝喜调达。脾喜温燥。
木香固为两脏之所喜。而燥散太过。宜与补药同用乃佳。)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川芎内容:\r川芎\pq48a.bmp\r 辛甘微苦。力能解郁调经。润泽且香。功可和营理气。愈头风之偏正。性喜上升。补 肝燥之虚衰。善通奇脉。温宣之性。能疏血分风寒。走窜无方。防劫阴中元气。(川芎。本 名芎 。因出川地。故名川芎。至于台芎抚芎。皆因其地而名辛苦甘温。芳香润泽。血中气 药也。然走散上升之性。惟血分有郁滞者最宜。至若阴虚血少。宜静不宜动者。不可用之。)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当归内容:\r当归\pq48.bmp\r 引诸血各归其经。甘苦辛温香且润。虽理血仍能调气。心肝脾脏畅而和。能解表以温 中。可养营而止痛。下行破血。尾力为强。补血守中。归身独得。调营血自然风灭。诸痹 仗此以宣通。行脏腑旁及奇经。胎产须知能受益。(当归性味与川芎相近。而甘味为多。不 如川芎之走窜耗散。功专养血活血。能理血中之气。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虽为血病中 之要药。然总属辛香走散。阴虚者仍宜禁之。肠滑者不宜用。虽能调经。妇人亦不可多服。
易成淋滞等病。以其性滑耳。)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白芍药内容:\r白芍药\pq49a1.bmp\r 平肝敛营。气逆汗多均可治。安脾御木。疝疼腹痛总堪投。退营热以除烦。具酸苦 甘寒之性。补脾阴而清肺。赖芳香润泽之功。通补奇经。产后胎前需赖。和调诸痢。里虚后 重堪凭。若夫赤芍功能。专司行散。倘欲诸般制炒。随病相宜。(白芍药味苦微甘微酸微寒 。虽白而略带红色。其气芳香。故入肝脾血分。上至于肺。能平肝益脾。敛虚热。护营阴。
古人所用甚多。各随佐使取效。赤芍性味。但苦不酸。从乎火化。色赤形槁。不若白芍之润 泽坚结。其功专司行散。无补益之功。凡痈疽疮疡一切血热血滞者。皆可用之。赤白两种。
各随其花而异。并非别有一种。今之所旧者。不知何物之根。)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荆芥内容:\r荆芥\pq49a.bmp\r 邪风袭于血分者。可散可疏。浮热客于上部者。能清能利。芳香之气。用穗则更可上 升。经产所需。炒黑又宜于营分。力可达肝而及肺。味则辛苦以微温。(荆芥辛温而香。入 肝肺二经。疏风邪清头目。风寒初客于表者可用以解散之。炒黑能入血分故又能宣血中之风 。凡产后疡溃血虚感风之证最宜。但辛香解散之品。阴虚无表邪者忌之。)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紫苏叶内容:\r紫苏叶\pq49.bmp\r 辛香快膈。宣脾肺以温中。紫赤和营。行经络而解表。子可消痰定喘。梗能顺气安 胎。(紫苏叶辛温入脾肺。温中快膈。发表散寒。色赤气香。入血分。宣滞气。与陈皮合用 最为相宜。梗则专主顺气。气顺则一身通泰。犹梗之一身皆达也。子则专主润降。故能治嗽 化痰。因风寒在表而咳痰者最宜。)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薄荷内容:\r薄荷\pq50a1.bmp\r 轻清入肺。味辛温而气禀芳香。解散上焦。清头目而善宣风热。(薄荷辛温香窜。体 温而用凉。入肺经轻浮上升。故能解散上焦风热。为解表之药。利咽喉。辟口气。虽因其用 凉而能治热证。然毕竟辛散之品。阴虚有火者仍宜远之。薄荷之性味功用。与冰片相似。体 温而用凉。其所谓清者。乃轻清之清。非清冷之清也。)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白芷内容:\r白芷\pq50a.bmp\r 为胃经之表药。祛寒燥湿味辛温。宣肺部之风邪。散肿排脓功达遍。升浮之气。头目 能清。香燥之功。崩淋可用。至若肠风脏毒。缘阳明湿浊为殃。即其泽面涂容。亦肌肉瘀邪 之滞。(白芷辛温香窜。色白。入手足阳明手太阴三经。祛风胜湿。是其所长。故为三经之 表药。以其上至肺而下至肠。故能上清头目。下治崩带肠风。至若排脓散肿乳痈等证。皆 肌肉病。阳明主肌肉。故白芷又为阳明主药也。)
<目录>草部\香草类<篇名>本内容:\r 本\pq50.bmp\r 辛能达表。温可行经。风寒颠顶之疼。赖其解散。阴湿疝瘕之疾。借此宣除。气香独 走夫太阳。色紫堪行乎血分。( 本根似川芎。色紫形虚。辛温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