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239页

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名医所录)【名】香茸 香 香戎 石香柔【苗】(图经 曰)香薷似白苏而叶更细一作香 俗呼香戎又一种石上生者茎叶更细而辛香弥甚用之尤佳今 人谓之石香薷也(衍义曰)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 香 气暑月亦可作菜蔬食之治暑气不可阙者也【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蜀郡陵荣资简州及南中诸 山岩石间皆有之(道地)江西新定新安者佳【时】(生)二月生苗(采)八月十月中采【收】
晒干 【用】茎叶穗【质】类白苏而叶细【色】黄绿【味】辛【性】微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
香【主】消暑气止霍乱【制】去根茎叶锉细用勿令犯火【治】(疗)(陶隐居云)作煎除水肿 (日 华子云)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孟诜云)干末止鼻衄水服之(别录云)水病洪肿气胀不消 食取 干者五十斤湿者亦得锉纳釜中水浸之出香薷上数寸煮使气尽去滓沉清之微火煎令可丸如梧子 大一服五丸三日稍加之以小便利为度○石香薷苗茎花实俱调中温胃疗霍乱吐泻又口臭取一把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疗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煮汁服一盏日三次愈【合治】合蓼同切煮 饮疗霍乱转筋转加四肢烦冷汗出而渴者○陈香薷浓煮汁少许合脂和胡粉敷小儿白秃疮发不生 汁出渗痛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薄荷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 大解劳乏(名医所录)【名】龙脑薄荷 新罗菝 石薄荷 连连钱草 新罗薄荷 吴菝 胡 菝(莆达切) (火个切)【苗】(图经曰)春生苗叶似荏而尖长至夏茂盛其根经冬不死与 胡薄 荷相类但味少甘为别浙人多以作茶饮之俗呼新罗薄荷天宝方云连连钱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 石上叶微小至冬而紫色不闻有别功用惟二种龙脑薄荷于苏州郡学前产之盖彼达势似龙其地居 龙脑之分得禀地脉灵异故其气味功力倍于他所谓之龙脑薄荷非此则皆劣矣【地】(图经曰)
旧 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浙处处有之(道地)出南京岳州及苏州郡学前者为佳【时】(生)春生苗 (采)
夏秋取【收】曝干【用】茎叶【质】类荏而叶尖长【色】青绿【味】辛苦【性】温【气】气 味俱薄阳中之阴【臭】香【行】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络【治】(疗)(图经曰)伤风头脑风 通 关格及小儿风涎(药性论云)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日华子云)中风失音吐痰及 头风 等(陈士良云)除阴阳毒伤寒头痛及风气壅并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衍义曰)去小儿惊风壮 热及 治骨蒸劳热(食疗云)去心脏风热杵汁服(别录云)蜂螫 茎贴之【禁】新病瘥人勿食食之 令人 虚汗不止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走内容:\x无毒 蔓生\x 葫芦主消水肿益气(今补)【苗】谨按葫芦三月生苗蔓延篱垣及屋上其叶似瓠叶五六月 开 白花结实如瓜而大嫩时甘者作茹苦者不堪啖经霜则枯取以为器又有一种小者名瓢即瓠瓜也亦 有甘苦二种然苗叶相似但实形有异尔【地】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秋取实【用】
实 【色】白【味】甘【性】平【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朽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甘露子利五脏下气清神(今补)【名】滴露地蚕【苗】谨按甘露子茎高尺余而方枝叶两 两 相对如薄荷有毛七八月茎端作穗如水苏开紫花其根即甘露子也世人作菜食之稀入药用其形如 蚕故又呼为地蚕也【地】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十月取根【用】根【质】形似 蚕【色】
白【味】甘【性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植生\x 蘑菇动气发病不可多食(今补)【苗】谨按蘑菇乃蕈之属也苗高二三寸中空而轻脆其色 黄 白五六月多生湿处今入诸汤中食之味甚鲜美但不可多食由其动气而发病故也【地】出河南今 北地亦有之【时】(生)无时(采)无时【收】晒干【色】黄白【味】甘【性】寒【气】气 之薄 者阳中之阴【臭】香【反】酒【制】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者有毒食之即死【解】中蘑菇 毒以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之遂解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香菜与诸菜同食气味香辟腥(今补)【苗】谨按香菜至春宿根分莳而生苗高尺许茎方色 紫 叶似薄荷叶而小今人采叶入诸羹中由其味香以辟腥气但不闻入药用之【地】北地多产之【时】

阴 【
臭】香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走内容:\x无毒 蔓生\x 薇菜益气润肌清神强志(今补)【苗】谨按薇乃菜之微者即今之野豌豆也其苗蔓生茎叶 皆 似小豆而味亦相似蜀人谓之巢菜昔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也【地】生山野处处有之【时】(生)
春生苗(采)嫩时取【用】茎叶【色】青绿【味】甘【性】平【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
香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丛生\x 天花食之有毒与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