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相似(今补)【名】天花菜【苗】谨按此种如蕈生于山谷其苗高 五 六寸大小不等上有碎瓣如木耳而黄色数十瓣攒生一本采之以形似松花大而气足者佳亦谓之天 花菜世人惟作菜品食之未闻入药用也【地】生五台山谷【时】(生)无时(采)无时【收】
晒干 【用】大而气足者佳【质】类鸡冠花而多瓣【色】黄白【味】甘【性】平【气】气之薄者阳 中之阴【臭】香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胡萝卜主下气调利肠胃(今补)【苗】谨按胡萝卜乃世之常食菜品也然与莱菔相类固非 一 种今圃人五月布种生苗高尺许叶似胡荽叶而大其根色黄头大尾锐至霜后采之味甘美值冬覆养 至春末茎端作丛开淡白花结实如小茴香也【地】处处有之【时】(生)夏生苗(采)九月取 根【用】
根【色】黄【味】甘【性】平【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草内容:\x无毒附五心菜 丛生\x 秦荻梨主心腹冷胀下气消食(名医所录)【苗】(孟诜云)秦荻梨于生菜中最香美人所啖 者 甚破气之物也一种五辛菜味辛温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消食下气荆楚岁时记亦作 此说热病后勿食食之损目【地】(图经曰)生下湿地所在有之【味】辛【性】温【气】气之 浓 者 <目录>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篇名>菜之走内容:\x蔓生\x 醍醐菜治伤中崩绝及月水不利并捣汁和酒空心服(名医所录)【苗】(雷公曰)形似牛皮 其 蔓掏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顶者是也【臭】香【制】(雷公曰)采得去根以苦竹刀细切入砂盆中 研 如膏用生稀绢裹 取汁出暖饮【合治】醍醐杵汁合酒煎沸空心服一盏治伤中崩绝○叶绞汁合 酒煎服一盏治月水不利 <目录>卷之三十九<篇名>一种陈藏器余内容:翘摇味辛平无毒主破血止血生肌亦充生菜食之又主五种黄病绞汁服之生平泽紫花蔓生如 劳豆诗义疏云苕饶幽州人谓之翘饶尔雅云柱天摇车也○食疗(疗五种黄病生捣汁服一升日二 瘥甚益人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长食不厌煮熟吃佳若生吃令人吐水)
<目录>卷之四十\菜部下品<篇名>菜之走内容:\x有毒 蔓生\x 苦瓠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神农本经)【苗】谨按苦瓠二月布种三月生苗蔓 延 于地茎叶都似葫芦青绿色而有毛四月开白花结实初大如指五月方熟长者尺余头尾相似人采其 苦者入药甜者作菜食之考之唐本注云瓠与冬瓜瓠 此三物苗叶相似而实形有异瓠味皆甜其有 苦者是也【地】(图经曰)生晋地川泽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夏取实【收】曝 干【用】
肉及瓤【色】白【味】苦【性】寒泄【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消水肿【治】(疗)
(唐本注云)苦瓠瓤消水肿石淋吐呀(虚牙切张口貌)嗽囊结疰蛊痰饮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 通○ 甜瓠 通利水道止渴消热(药性论云)苦瓠瓤消水浮肿面目肢节肿胀下利大消气疾(日华子 云)
瓠除烦止渴及心热利小肠润心肺疗吐蛔虫(陈藏器云)苦瓠煎汁取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寒鼻塞 黄 疸及取一枚破开口以水煮搅取汁滴鼻中主急黄又取未破者煮令热解开熨小儿闪癖(孟诜云)
止 消渴及恶疮(别录云)疗鼠 用瓠花曝干为末敷之又除卒患肿满者曾有人忽脚跌肿渐上至膝 足 不可践地渐加大水头面遍身大肿胀满者用苦瓠白瓤实捻如大豆粒以面裹煮一二沸空心服七枚 至午当出水一斗三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三年内忌口味用苦瓠须无靥翳细理妍净不尔有毒又 黄胆以瓠子白瓤子熬令黄捣为末每服半钱匕日一服十日愈用瓠数有吐者当先详之中蛊毒吐血 或下血皆如烂肝者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立吐即愈【合治】七月七日取苦瓠瓤白绞取汁 一合合酢一升古钱七文和渍微火煎之减半以沫纳眼 中治眼暗【解】服之过分令人吐利不止 者宜以黍穣灰汁解之解丹石毒【忌】患香港脚及虚胀冷气人不可食食之尤甚 <目录>卷之四十\菜部下品<篇名>菜之走内容:\x有毒 丛生\x 葫主散痈肿 疮除风邪杀毒瓦斯独子者亦佳归五脏久食伤人损目明(名医所录)【名】大 蒜 【苗】谨按葫乃大蒜也八月布种于熟地数日生叶如蒲而短软经冬不凋至三四月抽苗长尺余人 以淹藏食之花生茎端结实作瓣亦似葫状而极小亦可种之其近根者俗呼为蒜头有六七瓣惟独头 者入药为胜【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皆有之【时】(生)春生新叶(采)五月 五日 取【收】晒干【用】独根子者佳【色】白【味】辛【性】温【气】气之浓者阳也【臭】臭【主】
除邪辟秽温中消食【治】(疗)(图经曰)发背及痈疽恶疮肿核等若初觉皮肉间有异知是必作 疮 者切大蒜如铜钱浓片安肿处灸之不计壮数其人被苦初觉痛者以痛定为准初不觉痛者灸至极痛 而止若是疣赘亦如此灸之便成痂自脱其效如神(唐本注云)下气消谷除风破冷(日华子云)
健脾 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去蛊毒疗劳疟冷风 癖温疫气传风拍冷痛蛇虫伤恶疮疥溪毒 沙虱并捣贴之(陈藏器云)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