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76页

时】(生)无 时(采)
无时【收】阴干【用】叶【质】类紫菜而匾浓【色】紫赤【味】咸【性】寒软【气】味浓于 气阴也【臭】腥【主】散瘿瘰溃坚肿【制】(雷公云)凡使先同弊甑 煮去咸味焙细锉用每 修 事一斤用甑 大小十个同昆布细锉二味各一处下东流水从巳煮至亥水旋添勿令少【治】(疗)

药性论云)利水道去面肿并恶疮鼠 (陈藏器云)阴 含之咽汁○紫菜味甘寒主下热烦多食 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少热醋消之【合治】捣末合醋浸含之咽津治瘿气结核瘰瘰肿硬【
久服瘦人妊娠亦不可服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走内容:\x无毒附木防己 蔓生\x 防己(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水肿风 肿去 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诸蜗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以上黑字名 医所录)【名】离解【苗】(图经曰)汉中出者苗叶小类牵牛茎梗甚嫩折其茎一头吹之气从中 贯如木通类截断有纹如车辐色黄坚实而香它处者青白虚软及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 不任用也【地】(图经曰)生兴化军黔中宜都建平华州(道地)汉中为胜【时】(生)春生叶 (采)
二月八月取根【收】阴干【用】根大而有粉者为好【质】类木通黄实而香【色】黄【味】辛 苦【性】平温泄【气】气薄味浓阴中之阳【臭】香【主】利窍渗湿【行】十二经【助】殷孽 为之使【反】汉防己畏萆 恶细辛○木防己畏女菀卤咸【制】(雷公云)凡用与车前根相对 同 蒸半日后出晒去车前草根细锉之【治】(疗)(陶隐居云)疗风水气(药性论云)祛湿风口面 斜 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及散结气壅肿温疟风水肿【合 治】合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名医所录)
【名】定风草 龙皮 赤箭脂【苗】(图经曰)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二尺如 箭 竿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脂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稍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 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 (陶隐居云)茎端结实状若续随子至叶枯时子黄熟其根连一二十枚如天门冬之类亦如芦菔大 小 不定彼人多生啖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之【地】(图经曰)出郓州利州泰山崂山诸山今京东京 西 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道地)邵州郓州者佳【时】(生)春生苗(采)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取 根【收】
曝干【用】根白而明净者为好【质】类黄瓜而微小【色】黄白【味】辛【性】平散【气】气 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诸风眩晕【制】初取得去芦乘润刮去皮蒸之曝干用【治】(疗)

药性论云)治冷气 痹瘫痪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日华子云)杀鬼疰蛊毒通血脉关窍(陈 藏 器云)疗热毒痈肿(别录云)主诸毒恶气支满寒疝下血○子去热气(补)(日华子云)助阳 气五劳 七伤【禁】御风草缘与天麻相似只是根茎有斑叶皆白有青点使御风草根若与天麻同用即令人 有肠结之患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高良姜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名医所录)【苗】(图经曰)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 二 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陶隐居云)形气与杜若相似生岭南者形大虚软江左者细紧亦不甚辛其 实 一也【地】(陶隐居云)出高良郡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道地)儋州雷州【时】(生)春 生苗 (采)二月三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类菖蒲而坚【色】赤【味】辛【性】大温【气】
气之浓者阳也【臭】香【主】心腹冷痛【制】锉碎用【治】(疗)(药性论云)治腹久冷胃气 逆 呕吐祛风破气腹冷气痛及风冷痹弱并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日华子云)治转筋泻痢反胃呕 食 消食(陈藏器云)益声好颜色【合治】为末合米饮调服治心脾痛以一钱匕立止【解】酒毒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唐本云有小毒 丛生\x 百部根主咳嗽上气(名医所录)【名】婆妇草【苗】(图经曰)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 颇 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陶隐居云)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 而 苦强(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耳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 主 暴嗽甚良名为嗽药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为异(雷公云)忽有一窠自有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 苗 若修事饵之寿可千岁【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道地)
衡州 滁州陕州【时】(生)春生苗(采)二月三月八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肥润者佳【质】
类天 门冬而细小【色】黄白【味】苦甘【性】微寒【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腥【主】益肺 气【制】(雷公云)凡用竹刀劈破去心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用之或生用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