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16-本草品汇精要-第77页

【治】(疗)(药性 论 云)治肺热上气咳逆(日华子云)疗疳蛔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并治一切树木蛀 (补)
(药 性论云)润肺【合治】汁合生姜汁煎服二合疗合猝嗽○炙合酒浸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赝】
今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茴香子主诸 霍乱及蛇伤(名医所录)【名】 (音怀)香子【苗】(图经云)三月生叶 似老 胡荽极疏细作丛至五月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者 是今人家园圃种之甚多(衍义曰)茴香叶似老胡荽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茴香徒有叶之名但散 如 丝发特异诸草其枝上时有大青虫形如蚕亦治小肠气甚良【地】(图经曰)本经不载所出今交 广 诸蕃及近郡皆有之(道地)简州【时】(生)春生叶(采)八月九月取实【收】阴干【用】
实【色】
青 经足太阳经少阴经【助】得酒良【制】微炒捣碎用【治】(疗)(图经曰)除恶毒痈肿或连阴 髀 间疼痛急挛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则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取汁服之其滓以贴肿上冬间根亦可用 (
心腹 中不安取茎叶煮食之即瘥(日华子云)茴香子除干湿香港脚开胃下食及膀胱痛阴疼(衍义曰)
茴香 子疗膀胱肿痛调和胃气并小肠气【合治】茴香子合生姜同捣令匀净器内湿纸盖一宿次以银石 器中文武火炒令黄焦为末酒丸桐子大服十丸茶酒下理脾胃进食○生捣茎叶汁合热酒等分服之 疗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亦理小肠气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丛生\x 款冬花(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消渴 喘息 呼吸(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橐吾 颗冻 虎须 菟奚 氐冬 钻冻【苗】(图经曰)根 紫 色茎青叶紫似萆 十二月开黄花青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实无子即陶隐居所 谓出高丽百济者近此类也又有红花者叶如荷而斗直大者容一升小者容数合俗呼为蜂斗叶又名 水斗叶即唐注所谓大如葵而丛生者是也(衍义曰)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 冻 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巳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 使如箸头者恐未有花耳【地】(图经曰)出常山山谷及上党水傍今关中亦有之(唐本注云)
雍州 南山溪水华州山谷涧间(道地)晋州潞州耀州秦州【时】(生)春生苗(采)十一月取花【收】
阴 干 香【主】温肺止嗽【助】杏仁为之使得紫菀良【反】畏贝母辛荑麻黄黄 黄芩黄连青葙恶皂 荚硝石玄参【制】(雷公云)凡采得须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者并枝叶用以甘草 水 浸一宿却取款冬花叶相拌KT 一夜临用时去两件拌者晒干用【治】(疗)(药性论云)清肺 气 心促急热乏劳咳连连不绝涕唾稠粘肺痈吐脓(日华子云)润心肺除烦消痰肺痿吐血心虚惊悸 洗 肝明目及中风等疾(衍义曰)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 口 则咽之数日效(补)(日华子云)益五脏补劳劣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 植生\x 红蓝花主产后血晕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虫毒下血堪作胭脂○苗 生捣碎敷游肿○子吞数颗主天行疮子不出○胭脂主小儿 耳滴耳中(名医所录)【名】红花 黄 蓝 多 刺 红但叶颇似蓝故有蓝名耳博物志云此种乃张骞使西域所得也【地】(图经曰)出梁汉及西域 今 仓魏亦种之(道地)镇江【时】(生)春生苗(采)五六月取花【收】曝干【用】花实【质】
类小 蓟蕊【色】红【味】辛甘苦【性】温散【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破血【治】
(疗)(图经曰)花绞汁服主妇人产晕欲绝者并产后血病及喉痹壅塞不通白子主女子中风血 热烦 渴(唐本注云)花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别录云)花疗一切肿○子疗产后中风烦渴【合 治】
以二钱半合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疗六十二种风兼腹内血气刺痛○五钱为末合酒二中盏煎取一 盏并服如口噤斡开灌之治产后血晕心闷气绝○新者三两合无灰酒童便各半升煮一大盏冷服疗 血晕绝不识人烦闷者 <目录>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篇名>草之草内容:\x无毒附鸡爪三棱石三棱 植生\x 京三棱主老癖症瘕结块俗传昔人患症癖死遗言令开腹取之得病块干硬如石纹理有五色人 谓异物窃取削成刀柄后因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乃知此可疗症癖也(名医所录)【苗】(图经 曰)
春生苗高三四尺似茭蒲叶皆三棱五六月开花似莎草黄紫色霜降后采根削去皮须黄色形扁长如 小鲫鱼状体重者佳多生浅水旁或陂泽中其根初生成块如附子大或有扁者傍生一根又成块亦出 苗其不出苗只生细根钩屈如爪者谓之鸡爪三棱又不生细根者谓之黑三棱大小不常其色黑状似 乌梅而稍大有须相连蔓延体轻去皮即白三者本一物但力有刚柔各适其用因其形为名如乌头乌 喙云母云华之类本非两物也河中府又有石三棱根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