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炽,则水益 涸,风挟火势,则土受亏,故津液内竭,不能化脓,而成黑陷之证,泻其风火之毒,所以救 肾扶脾也。昂按∶泻心乃所以补心,泻肾即所以救肾,邪热退,则真阴复矣。《机要》用大 戟一两,枣三枚,同煮焙干,去戟,用枣丸服,名枣变百祥丸)。
杭产紫者为上,北产白者伤人。浆水煮,去骨用。得大枣则不损脾。畏菖蒲。反甘草。
<目录>草部<篇名>商陆内容:大通,行水 苦寒有毒(诸家辛酸,时珍苦寒)。沉阴下行,与大戟、甘遂同功。
疗水肿胀满(肿属脾,胀属肝。肿则阳气犹行,如单胀而不肿者名臌胀,为木横克土,
难治。肿胀朝宽暮急为血虚,朝暮俱急为气血两虚。肿胀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 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皆难治)。瘕疝痈肿。喉痹不通,(薄切醋炒,涂喉中 良),湿热也病。泻蛊毒,敷恶疮,堕胎孕,令人见鬼神。
取花白者根(赤者伤人,只堪贴脐,入麝三分捣贴,小便利则,肿消),黑豆汤浸蒸用。
得蒜良。
<目录>草部<篇名>芫花内容:大通,行水 苦寒有毒。去水饮痰癖。
疗五水在五脏、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五水者,风水、皮水、正水、
石水、黄汗也。水积胸中,坚满如石,名石水。汗如柏汁,名黄汗,久不愈必致痈脓。时珍 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
表已解,有时头痛,汗出恶寒,心下有水,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嗽者,十枣汤主之。盖 青龙散表邪,使水从汗出,《内经》所谓开鬼门也;十枣逐里邪,使水从两便出,《内经》
所谓洁净府、去陈 法也。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枣十枚)。
叶似柳,二月开花紫碧色,叶生花落。陈久者良。醋煮过,水浸曝用。根疗疥,可毒鱼 。反甘草(斗讼者,取叶擦皮肤,辄作赤肿,假伤以诬人)。
<目录>草部<篇名>荛花内容:大通,行水 辛散结、苦泄热,行水捷药,主治略同芫花。
<目录>草部<篇名>泽漆内容:通,行水 辛苦微寒。消痰退热,止嗽杀虫,利大、小肠。治大腹水肿,益丈夫阴气。
生平泽,叶园黄绿,颇类猫睛,一名猫儿眼睛草。茎中有白汁,黏人(时珍曰∶《别录 》云是大戟苗,非也。功相类耳)。
<目录>草部<篇名>常山内容:宣,吐痰,截疟,通,行水 辛苦而寒,有毒。能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痰有六∶风痰、寒痰、湿痰、热痰、食痰 、气痰也。饮有五,流于肺为支饮,于肝为悬饮,于心为伏饮,于经络为溢饮,于肠胃为痰 饮也。常山力能吐之,下之),专治诸疟。然悍暴能损真气,弱者慎用(时珍曰∶常山蜀漆,
韧痰截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疟有经疟、脏疟、风、寒、暑、湿、痰、食 、瘴、鬼之别,须分阴、阳、虚、实,不可概论。常山蜀漆,得甘草则吐,得大黄则利,得 乌梅、穿山甲则入肝,得小麦、竹叶则入心,得秫米、麻黄则入肺,得龙骨、附子则入肾,
得草果、槟榔则入脾。盖无痰不作疟,一物之功,亦在驱逐痰水而已。李士材曰∶常山发 吐,唯生用、多用为然。与甘草同用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每见奇功,未见其或 吐也。世人泥于雷 老人久病忌服之说,使良药见疑,沉 难起,抑何愚也。常山吐疟痰,
瓜蒂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吐风痰)。
鸡骨者良。酒浸蒸或炒用。栝蒌为使。忌葱、茗。茎叶名蜀漆,功用略同(古方有蜀漆 散,取其苗性轻扬,发散上焦邪结)。甘草水拌蒸。
<目录>草部<篇名>藜芦内容:宣,引吐 辛寒至苦,有毒。
入口即吐,善通顶,令人嚏,风痫证多用之(张子和曰∶一妇病风痫,初一、二年一作 ,后渐日作,甚至一日数作,求死而已。值岁大饥,采百草食,见野草若葱,采蒸饱食,觉 不安,吐胶涎数日,约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后遂轻健如常人。以所食葱访人,乃憨 葱苗,即藜芦是矣。时珍曰∶和王妃年七十,中风不省,牙关紧闭。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 视,药不得入。不获已,打去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遂吐痰而苏。药不瞑眩,
厥疾不瘳,诚然)。
取根去头。用黄连为使。反细辛、芍药、诸参。恶大黄。畏葱白(吐者、服葱汤即止)。
<目录>草部<篇名>木通内容:\x古名通草\x 轻,通,行水,泻小肠火 甘淡轻虚。上通心包,降心火,清肺热(心火降。则肺热清矣),化津液(肺为水源,
肺热清,则津液化,水道通),下通大、小肠,膀胱,导诸湿热由小便出(故导赤散用之。
凡利小便者,多不利大便,以小水愈通,大便愈燥也。木通能入大肠,兼通大便),通利九 窍,血脉关节。
治胸中烦热,遍身拘痛(杨仁斋云∶遍身隐热、疼痛拘急、足冷,皆伏热伤血。血属于 心,宜木通以通心窍,则经络流行也),大渴引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