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治多怒多忧,痰饮痞满,胸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香港脚,痈疽疮疡(血凝 气滞所致。香附一味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溃后亦宜 服之。大凡疮疽喜服香药,行气通血,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故古人治疡,多用五香连翘饮。
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
米饮下,遂愈),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气为血配,血因气行。经成块者,气之 凝;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色黑则热之 甚也;错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
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阳生阴长之义),胎产百病。
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行中有补。丹溪曰∶天行健运不怠,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 耳。时珍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去毛用。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 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或蜜水炒);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
醋浸炒,则消积聚(且敛其散);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又能止血。忌铁(时珍曰∶得参、
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
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 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 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仙药也。大抵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
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李士材曰∶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 ,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
<目录>草部<篇名>木香内容:宣,行气 辛苦而温。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怒则肝气上,肺气 调,则金能制木而肝平,木不克土而脾和)。
治一切气痛,九种心痛(皆属胃脘,曰寒痛、热痛、气痛、血痛、湿痛、痰痛、食痛、
蛔痛、悸痛。盖君心不易受邪,真心痛者,手足冷过腕节,朝发夕死),呕逆反胃,霍乱泻 痢,后重(同槟榔用。刘河间曰∶痢疾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癃闭,痰壅气结,
癖症块,肿毒虫毒,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杀鬼物,御瘴雾,去腋臭,宽大肠,消食安胎 (气逆则胎不安)。过服损真气(丹溪曰∶味辛气升,若阴火冲上者,反助火邪,当用黄柏 知母,少以木香佐之。王好古曰∶《本草》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导气,破也;安胎 健脾胃,补也;除痰癖症块,破也,不同如此。汪机曰∶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泻药为君则泻。
李时珍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焦气滞用之者,金郁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中 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闭,肝气郁则为痛,下焦 气滞用之者,塞者通之也)。
番舶上耒,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今所用者,皆广木香、土木香)。磨 汁用。东垣用黄连制,亦有蒸用,面裹煨用者(煨用实肠止泻)。畏火。
<目录>草部<篇名>藿香内容: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 恶气,进饮食。
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藿香正气散,
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汁。古惟用叶,今枝、茎亦用之,因叶多伪也。
<目录>草部<篇名>茴香内容:\x古作怀香\x 燥,补肾命门,治寒疝 大茴辛热。入肾膀胱。暖丹田,补命门,开胃下食,调中止呕。
疗小肠冷气, 疝阴肿(疝有七种,气、血、寒、水、筋、狐、 也。肝经病,不属肾 经,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温散药中),干湿脚 气。多食损目发疮。
小茴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
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者名大茴,出宁夏,他处小者名小茴。自番舶来,实八瓣者,名 八角茴香。炒黄用,得酒良。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大、
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脬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服)。
<目录>草部<篇名>甘松香内容:宣,理气醒脾 甘温芳香。理诸气,开脾郁。
治腹卒然满痛,风疳齿 ,香港脚膝浮。煎汤淋洗。
出凉州及黔蜀。叶如茅,用根(根极繁密)。
<目录>草部<篇名>山柰内容:宣,温中,辟恶 辛温。暖中辟恶。
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