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1-本草征要-第48页

亦云∶“无苏合,可缺之也”。
11.结 语 以上就已有材料,分为十类。古人有言,“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 品,
有不善代之人”。观于上引种种,可悉变通使用,亦是一门学问,灵活而不呆板,辨证而不 机械,若能通盘掌握,豁然于胸,自可随机应变。中医诊疗之特点,在于辩症论治,理、法 、方、药,自有其规矩绳墨,然法有定而方药无定,立法既准,使用何药,可以广为选择,
所 以不惮辞费而广征博引者,意在多所启发,广我思路,俾临症使用时之灵活变通耳。若不加 变化,目其为固定不移,认为某某等于某某,恐终将行之鲜效,则又非演述者落笔之本意也 。
\x从上引材料里,可以反映出,祖国的药用资源,是极其广泛的。过去的医务工作\x \x者,在\x \x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是有其丰富经验的。就所录各条来看,有很多代用之品,并未\x \x载于\x \x本草书。温习此项材料,可以广开思路,对于扩大药源并充分的利用原有药材来说,会\x \x有一些\x \x参考意义。近年来,各地民间贡献出许多单方草药,编纂了许多草药方书,在群众的防\x \x病治病方\x \x面,在城乡的保建医疗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x <目录>第四卷\附录<篇名>(三)煎药水火之应用内容:李时珍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 失度 ,则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余家 对于煎药之水火,特加注意,虽不必拘泥,然在可能范围内讲究之,则能增加药效。故于本 草征要之末,特附水、火二项,以备临症之参考。
1.煎药用水 (1)天水 雨 水 即天上落雨之水,扬州俗称之为天落水。又可细分数种∶ 春水∶即立春以后落雨而得。虞搏《医学正传》谓“立春节雨水,可以煮中气不足,清 气不 升之药。”李时珍谓其“可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
潦水∶潦,《说文》雨水大貌。《曲礼》有“水潦降”之说。韩退之诗“潢潦无根源。”
李 时珍谓“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谓之潦。”实即是指大雨与久雨所得之水。余家则以伏天 豪雨之水称为潦水。但梅雨(亦作霉雨)之水则不取(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 出梅。)《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即用潦水成煎。无已谓“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
李时珍则谓其“甘平无毒(宜)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
液雨水∶李时珍云∶“立冬后十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亦曰药雨。”
又谓“宜煎杀虫消积之药。”
李时珍又于“节气水”项下详为叙述云∶“立春清明二节贮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 丹 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节及腊月水,宜浸造滋补五脏及痰火积聚、虫毒诸丹丸并煮酿药 酒与雪 水同功。
端阳日午时水(鉴案∶余十余岁时,曾一遇之。端阳午时,忽降豪雨,先父立命检查《本 草 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加以研究。)李时珍谓其“宜造疟痢疮疡、金创百虫蛊毒诸丹丸 。”赵学敏谓“五月五日雨、剖竹得水可刷治汗 。”
小满芒种白露三节内水,造药酿酒醋一应食物,皆易败坏,人饮之,亦易生脾胃疾。
\x雨水除梅雨之水不宜煎药外,其它时间者,皆可用,但宜新不宜陈,取水之法,可\x \x于雨\x \x时张洁净布兜,下承以盆桶,亦可就瓦屋檐溜取得,须待落雨两小时以后者,方可用,\x \x否则\x \x檐瓦未经冲洗尽净,多含杂质。且必先贮于桶,待其沉清,再倒入缸内,彻去桶底之渣\x \x备用\x \x,以之煎茶煮饭,均甚宜人,较之江河湖池之水为优,比之井水则更优。\x 雨水不宜用铅桶铅盆贮存,因雨水是软水,能溶解氧,具有腐蚀性质、若贮之能将铅溶 于水 中,于人不利。
露 水 赵学敏谓“露本阴液,夜则地气上升,降而为露,其性随物而变。”余家煎药及制药所 用露 水,计取二种,分述于下∶ 荷叶露 赵学敏谓∶“夏日黎明,日将出时,将长勺坐碗于首,向荷池叶上倾泻之,以伏露为佳,
秋 露太寒,花上者,性散,有小毒,勿用。”又谓“味甘,明目,宽中,解暑,利胸膈,下水 膨气胀。”又谓∶“露本养阴扶阳,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奏功如此。”余家制眼药,用荷 叶露,内服亦有明目之功,咽喉不利之患者,久久不愈,疑虑重重,胸膈欠舒者,每令其清 晨自取荷叶露煎药,往往得满意之效果。
稻叶尖上露 赵学敏谓∶“诸草木皆须天露始润,惟稻至酉时,其根上津润之气渐升,入夜乃达叶尖,
至 晓复自上而降于根,故无露之夜,稻叶独润。陈翠虚词‘一些珠露,阿谁运上稻花头'是也 。”先六伯祖光奇公,每用此以治虚损之盗汗,有良效。盖以其既可自升自润,又能自降自 收也。秋燥咽干者,用此亦有良效。
雪 水 味甘性冷无毒。陈藏器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