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122页

周身疼痛者。谓其雉食虫蚁有毒。兼性暴烈有火 也 。但书既言发痢发痔。而书又曰可治蚁 与痢。亦以雉素好食蚁。故可以制蚁 而治其毒耳 。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雁内容:(水禽)通利血气 雁(专入肺。兼入肝肾)。状考之时珍。谓有苍白二种。今人以白而小者为雁。大者为 鸿。苍 者为野鹅。亦曰 鸟。尔雅谓之 也。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 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 而一奴巡更。昼则衔芦以避绘缴。其智也。而捕者豢之为媒。以诱其类。是则一愚矣。故 雁谓之信鸟。人不宜食。道家谓之天厌。味甘气平。其性通利血气。故能补痨瘦。逐风挛。
(取肉炙熟以贴。)多服长毛发生须。久服壮筋骨助气。昔黄帝制指南。于雁胫骨空中制针。
取其能定南北。但觅之不易。后人于鲤鱼脑中制之。以其性专伏土。定南北不移。可定水土 之方向也。(今又传用午时稻花水煮。子时荷花水煮以定南北。)取雁。南来时瘦不可食。北 向时乃肥。可取之。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鹅内容:(水禽)腻滞壅发之品 鹅(专入脾。兼入肝肺)。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浓而毒。
有言服 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 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则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
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意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 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是以鹅体之润。在膏与 。( 即鹅尾之肉。)可以 润皮肤而合面脂。灌孔耳而治卒聋。涂皱裂而消痈毒。在涎可以入喉而治谷芒。一皆体润和 燥之力。即卵气味甘温。可以补中益气。而犹有多食发疾之戒。非性属腻滞。曷为其有是乎 ?血兼热饮。可治血膈吐逆不食病根。非是以血引血之意乎?血与毛可治射工之毒。(异物 志云。邕州蛮人选鹅腹毳毛为衣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痫。)非鹅能食此 蛊以物制物之意乎?(弘景曰。东川多溪毒。养鹅以辟之。又曰。鹅未必食射工。盖以威相 制耳。禽经云。鹅飞则蜮沉。蜮即射工也。)屎可以治小儿鹅口疮。(自内生出可治。自外生 入不可治。治用食草白鹅下清粪滤汁。入沙糖少许搽之。或用雄鸡粪眠倒者烧灰。入麝香少 许搽之。并效。)及敷蛇咬之毒。非藉秽以入秽解毒之意乎?胆可以解热毒痔疮。(白鹅胆二 三枚取汁。入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磁器密封。勿令泄气。用则手指涂之。立效。)
非其鹅性不温而胆亦能润燥之意乎?凡此所见治略。皆有义存。不可仅执是温是冷之说。
以致忘其主脑也。(藏器曰。苍鹅食虫。主射工毒为良。白鹅不食虫。止渴为胜。)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凫内容:(水禽)补中利水 凫(专入脾胃。兼入肺肾)。即野鸭。又类鸿雁。夏藏冬见。群飞蔽日。味甘气平无毒。
其肉 肥而不脂。美而易化。凡滞下泄泻。喘咳上气。失血产后之症。服此最宜。以其具有补中 利 水之功也。但在九月以后。立春以前。服之味美。他时不及。血吐挑生蛊毒可服。以血引血 之故。同气相应之义也。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鹧鸪内容:(原禽)解温疟蛊毒仍防乌头半夏苗 鹧鸪(专入脾胃心)。性畏于露。早晚稀出。夜栖于木。叶蔽其身。其性好洁。(时珍)
常食乌 头半夏苗。故书载其气味甘温。但有小毒。食之者须防咽喉头脑肿痛。犯此宜用生姜甘草解 之。(类说云。杨玄之通判广州归楚州。因多食鹧鸪。遂病咽喉间生痈。溃而脓血不止。寝 食俱废。医者束手。适杨吉老赴郡。邀诊之。曰但先啖生姜一斤。乃可投药。初食觉甘香 。至半斤觉稍宽。尽一斤觉辛辣。粥食入口了无滞碍。此鸟好啖半夏。毒发耳。故以姜制之 也。又丞相冯延己苦脑痛不已。太医吴廷诏曰。公多食山鸡鹧鸪。其毒发也。故以甘草汤而 愈。)而其功用又言。服此能解岭南野葛菌子。并温疟久病欲死。蛊气欲死。或者无毒得此 则犯。有毒得此则解之意也乎!(蛊亦畏鹧鸪。)至书有言服此能利五脏。益心力。令人聪明 。犹是冗统之辞。未有确指。无足信也。脂膏涂冻疮。令不龟裂。自死者勿食。同竹笋食。
则小腹胀。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竹鸡内容:(原禽)杀虫解毒 竹鸡(专入心脾肝)。状如小鸡。无尾。性好食蚁。又食半夏苗。故谚有言。家有竹鸡 啼。白 蚁化为泥。又唐小说有言。崔魏公暴亡。太医梁新诊之曰。中食毒。仆曰。好食竹鸡。新曰 。竹鸡多食半夏苗。命捣姜汁抉齿灌之。遂苏。则知竹鸡其味虽甘。其性虽平。而亦有食半 夏之毒耳。究其主治。止言煮食可以杀虫。并治野鸡毒。他无有取。则知竹鸡治毒。或者以 毒攻毒。与虫畏鸡之意。不尔。曷为其有是耶?无毒之说。似不足信。
<目录>上编\卷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