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于胡桃肉之热。复不类乌 芋菱角之凉。食则清香可爱。适口助茗。最为得宜。第此体润质滑。施于体燥坚实则可。施 于体寒湿滞。中气不运。恣啖不休。保无害脾滑肠之弊乎?仍当从其体气以为辨别。则得之 矣。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乌芋内容:(水果)破肝肾坚积及毁铜器 乌芋(专入肝肾大肠)。止一水果。(即荸荠。)何书皆言力能毁铜。(铜钱同乌芋嚼之。
其钱 即化。)破积攻坚。(金锁丸中治五膈。用黑三棱者。即此物也。)止血。(大便下血。用荸荠 捣汁大半钟。好酒半钟。空心温服。三日见效。)治痢。(下痢赤白。五月五日取完好荸荠。
洗净。于瓶中入好烧酒浸之。封固。遇患取一二枚细嚼。空心酒下。)住崩。(凫茈一岁一个 。烧存性。研末。酒服之。)擦疮。(小儿口疮。用此烧灰末渗。)解毒发痘。(痘疮干紫。不 能起发。同地龙捣烂。入白酒酿纹服即起。)清声醒酒。其效若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 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体黑则以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 。食则令人每患香港脚。热嗽勿用。用则于人有集火气之为害耳。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橘穣内容:(山果)生痰助气解热 橘穣(专入肺胃)。与皮。共属一物。而性悬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穣则变味甘而酸 也。皮 有散痰开痰理气之功。而穣则更助痰作饮。及有滞气之害也。(进贤县胥简章之女秀英。忽 气喘促至极。眼翻手握。已有莫主之势。绣诊其脉。右关浮滑而弦。知有痰气与寒内结。
姑以老姜取汁先投。不超时而胸即开。气即平。后询其故。知食橘穣起也。)至书有言能治 消渴开胃。并除胸中膈气。此为内热亢极。胃气不寒者而言。若使水亏脾弱。发为咳嗽。而 日用此恣啖。保无生痰助气之弊乎?今之虚痨好食此物。类多受害。人特习而不察耳。但用 蜜煎作果佳。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菱角内容:(水果)生止胃渴熟滞肠胃 菱角(专入肠胃)。种类虽多。(汪昂曰。有三角四角老嫩之殊。武陵记曰。三角四角者 为菱 。两角者为 。 花随月而转。)气滞则一。即书有言安中消水。止渴解酒。疗疟治痢。及 有红泻白补。生降熟升之说。然亦止供食品。而于治疗则无。且于过食则有腹满填胀。损阳 痿茎之虞。必取麝香生姜吴茱萸作汤。及或沉香磨汁以导。是亦味甘性寒。助湿增滞之一证 也乎?性平之说。似不足信。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香蕈内容:(芝杨)益胃进食 香蕈(专入胃)。食中佳品。凡菇禀土热毒。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 便不禁 。盖此本于桑楮诸木所出。得受桑楮余泽而成也。(有种出于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黄黑色。味甚香美。)然此性极滞濡。中虚服之有益。中寒与滞食之不无滋害。取冬产肉浓 细如钱大者良。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木耳内容:(芝杨)解肠胃热毒成痔 木耳(专入大肠胃)。生非一木。良枯莫辨。(权曰。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柘木者次之。
其 余树木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肚下急。损经络背膊。闷人。藏器曰。木耳从下过者有毒。
枫木上生者令人笑不止。采归色变者有毒。夜有光。欲烂不生虫者。并有毒。须生捣冬瓜蔓 汁解之。)据书所载。能治痔疮 肿。崩中漏下。(用此炒黑为末。酒调方寸匙服。)眼流冷 泪。(用木耳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用二钱。以清米泔煎服。)血注脚疮。(用桑耳楮 耳牛屎菇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涂之。或干涂。)血痢下血。(用木 耳 炒研五钱。酒服。)一切牙痛等症。(用荆芥等分。煎汤频洗。)然性禀阴湿。生于枯木。徒 有衰精冷肾之害。而无温脾益胃之功也。本经言其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恐誉词耳。岂真谓 哉?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蘑菇内容:(芝杨)清膈化痰 蘑菇(专入肠胃肺)。本于桑楮诸木。埋于土中。浇以米泔而生。味甘气寒。(正要曰。
有毒 。李时珍曰。无毒。)色白。柔软中空。状如未开玉簪花品。又有形如羊肚蜂窠眼。故又有 别其名曰羊肚菜。味甘如鸡。故又有别其名曰鸡腿菇。皆与香蕈诸菇同为一类。但香蕈色白 而平。蘑菇则色白而寒也。香蕈能益胃气不饥。及治小便不禁。蘑菇则能理气化痰。而于肠 胃亦有功也。然皆体润性滞。多食均于内气有阻。而病多发。不独蘑菇然也。
<目录>上编\卷七食物<篇名>雉内容:(原禽)治蚁 下痢然终有毒害人 雉(专入心。兼入胃)。由异气所感。灵蛇所变。不得山川之气。遂其飞腾。则得沧溟 之气 。恣其吞吐。是与虹 出没无异。时珍云。雉属离。鸡属巽。故凡鸡煮则冠变。雉煮则冠红 。飞必先鸣。食多虫蚁。此虽食品之贵食。可补中益土。(雉应胃土。)及治蚁 下痢。然终 性热有毒。故书言其八九两月可食。春夏不可食者。以其雉食虫蚁。及与蛇交变化有毒也。
发痔发疮发痢。与家鸡子同食。令人发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