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24页

人别为取用。慎毋于此恋恋 不置也。用取初生色紫者良。(米泔摆净长流水中久洗。)去筋膜。蒸捣和药用。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篇名>温涩内容:收者。收其外散之意。涩者。涩其下脱之义。如发汗过多。汗当收矣!虚寒上浮。阳当 收矣 !久嗽亡津。津当收矣!此皆收也。泄痢不止。泄当固矣。小便自遗。遗当固矣!精滑不禁 。精当固矣!固即涩也。十剂篇云。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凡人气血有损。或上升 而浮。下泄而脱。非不收敛涩固。无以收其亡脱之势。第人病有不同。治有各异。阳旺者阴 必竭。故脱多在于阴。阴盛者阳必衰。故脱多在于阳。阳病多燥。其药当用以寒。阴病多寒 。其药当用以温。此定理耳。又按温以治寒。涩以固脱。理虽不易。然亦须分脏腑以治。如 莲子肉豆蔻是治脾胃虚脱之药也。故泄泻不止者最宜。莲须是通心交肾之药也。为心火摇动 精脱 不固者最佳。补骨脂 葡萄阿芙蓉没石子沉香芡实石钟乳胡桃肉灵砂是固肾气之药也。为 精滑肾泄者最妙。但补骨脂则兼治肾泄泻。葡萄则兼起阳稀痘。阿芙蓉则专固涩收脱。没石 子沉香则专降气归肾。芡实则兼脾湿并理。石钟乳则兼水道皆利。胡桃肉则兼肠肺俱润。灵 砂则合水火并降也。他如菟丝覆盆。性虽不涩。而气温能固。木瓜酸中带涩。醒脾收肺有功 。乌梅敛肺涩肠。诃子收脱止泻。清痰降火。赤石脂固血久脱。治虽不一。然要皆属温涩固 脱药耳。惟有禹余粮柿蒂性属涩平。与于体寒滑脱之症。微有不投。所当分别异视。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篇名>温涩内容:(芳草)燥脾温胃涩肠 肉豆蔻(专入脾胃。兼入大肠)。辛温气香。兼苦而涩。功专燥脾温胃涩肠。(时珍曰。
土爱暖 而喜芳香。故肉豆蔻之辛温。理脾胃而治吐利。)行滞治膨消胀。凡脾胃虚寒。挟痰食。而 见心腹冷痛。泄泻不止。服此气温。既能除冷消胀。复能涩肠止痢。若合补骨脂同用。则能 止肾虚泄也。至书所云能补脾气。以其脾胃虚寒。服此则温而脾自健。非真具有甘补之意也 。气逆而服即下。以其脾胃既舒而气即下。非若浓朴枳实之下为最峻也。但此止属温胃涩肠 之品。若郁热暴注者禁用。出岭南。似草蔻。外有皱纹。内有斑纹。糯米粉裹熟。去油用。
忌铁。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篇名>温涩内容:(芳草)温肾逐冷涩气止脱 补骨脂(即破故纸。专入肾。)辛苦大温。色黑。何书皆载能敛神明。使心胞之火与命 门之火 相通。因而元阳坚固。骨髓充实。以其气温味苦。涩以止脱故也。(时珍曰。按白飞霞方外 奇方云。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胞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
涩以止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水火相生之妙 。故语云。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 。)凡五痨(五痨曰志痨、心痨、思痨、忧痨、瘦 痨 。)
。七伤(七伤曰阴寒、阴痿、里急精枯、精少、精清、下湿小便数、临事不举。)因于火衰 而 见腰膝冷痛。肾冷流精。肾虚泄泻。及妇人肾虚胎滑。用此最为得宜。(许叔微学士本事方 云。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 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肋虚胀。或呕吐痰涎。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 不熟 。何能消化。济生二神丸用破故纸补肾。肉豆蔻补脾。二药虽兼补。但无斡旋。往往常加木 香以顺其气。使之斡旋。空虚仓廪。食廪空虚。则受物矣。屡用见效。不可不知。)若认症 不真。或因气陷气短而见胎堕。(应用参耆。)水衰火盛而见精流泄泻。(应用滋润。兼以清 利。)妄用补骨脂止脱。则杀人惨于利器矣。盐水炒。得胡麻良。恶甘草。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篇名>温涩内容:(乔木)固肾止脱 没石子(专入肾。兼入脾胃)。味苦性温色黑。功专入肾固气。凡梦遗精滑。阴痿齿痛。
腹冷 泄泻。疮口不收。阴汗不止。一切虚火上浮。肾气不固者。取其苦以坚肾。温以暖胃健脾。
黑以入肾益气补精。俾气按纳丹田。不为走泄。则诸病自能克愈矣。至书所云安神定魄。亦 是神气既收。不为外浮之意。他如烧黑灰煎汤以治阴毒。合他药以染须发。为末以擦牙齿。
皆是赖其收涩之力以为保护耳。无他道也。但味苦性降。多用恐气过下。不可不慎。(气虚 下陷者忌。)出外番。颗小纹细者佳。炒研用。虫蚀成孔者拣去。忌铜铁。
<目录>上编\卷二收涩<篇名>温涩内容:(水果)补脾涩气 莲子(专入脾。兼入心肾)。书载能入心脾肾三经。然气禀清芳。味得中和。甘温而涩。
究皆 脾 家药耳。中和则上下安养。君令臣恭而无不交之患矣。(冯兆张曰。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生生不息。节节含藏。中含白肉。内隐清心。根须花果叶节皮心。皆为良药。禀芬芳之气。
合稼穑之味。为脾之果。脾为中黄。所以交媾水火。会合金木者也。土旺则四脏皆安。而莲 之功大矣。)故书载能补心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