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34页

利耳通便。(中空则通。)及治伤寒头痛。时疾热狂。阴毒腹痛之谓。(因辛则邪外散。)又 气通则血活。(气为血帅。血随气活。)故书又载能止诸般血出不调。(如赤白痢。有用葱煮 粥食。以治折伤血出。有用葱火煨研封。止痛无瘢。胎动。有用葱豉阿胶以安。)且气通则 毒解。故书又言能治诸般恶毒。(如鱼肉蚯蚓 犬药毒之类。)即是以思。则知气血之凝聚。
是即寒气之未散。寒气之既散。是即血气之既理。又安有毒瓦斯不解。而云是药之莫治乎?阳 春一回。草木甲坼。其势然也。故葱号为菜伯。又曰和事草。其意在斯。取白连须用。亦有 用青者。(弘景曰。葱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中。不得用青也。)但过食亦损须发。(以 辛劫阴故。)及有虚气上冲。汗出不止之弊。(以辛散气故。)同蜜食如何杀人。以蜜性最胀 。葱性最发。同葱则胀益发。而不可解矣。不死何待。(思邈曰。正月食生葱。令人面上起 游风。生葱同蜜食。作下利。烧葱同蜜食。壅气杀人。)同枣食亦令人病。其义可以例推。
因并记之。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风属阳。其性多动而变。寒属阴。其性多静而守。故论病而至于 风。
则 症变迁而莫御。论药而至于风。则其药亦变迁而莫定矣。如肝属风。病发于风。则多由肝见 症。乃有风不在肝。而偏在于肌肉之表。症见恶风自汗之当用桂枝以解其肌。风在太阳膀胱 。症见游风攻头之当用以羌活。症见一身骨痛之当用以防风。症见风攻巅顶之当用以 本者 。有如斯矣。且有风在少阴肾经。症见伏风攻头之当用以独活。症见口干而渴之当用以细辛 。与风在骨髓。症见痰迷窍闭之当用以冰片。风在皮肤骨髓。症见惊痪疥癞之当用以白花蛇 。风在关节。症见九窍皆闭之当用以麝香。症见风湿痹痛之当用以茵芋。风在经络。症见疮 疡痈肿之当用以山甲。症见痰涎壅塞之当用以皂角。风在十二经络。症见顽痹冷痛之当用以 威灵仙。风在肠胃。症见恶疮肿毒之当用以肥皂。风在阳明胃经。症见头面诸疾之当用以白 附白芷者。又如此矣。更有风热在肺。症见鼻塞鼻渊之当用以辛夷。症见目翳眩晕之当用以 甘菊。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当用以杏仁。症见痈肿疮毒之当用以牛蒡。症见喘嗽体肿之 当用以白前者。又如此矣。至于风已在肝。而症又挟有湿。则如秦艽既除肠胃湿热。又散肝 经 风邪。浮萍既入肝经散风。复利脾经之湿。海桐皮以疗风湿诸痛。 草以治麻木痛冷。苍 耳子以治皮肤疮癣。通身周痹。巴戟狗脊寄生以强筋骨之类。而葳蕤萆 茵芋白芷白附之偕 。风湿而治。可类推矣。风已在肝。而症见有热成。则如全蝎之治胎风发搐。钩藤之治惊痫 螈。蝉蜕之治皮肤瘾疹。薄荷之治咽喉口齿。石南叶之能逐热坚肾。决明子木贼蕤仁之治 风热目翳之类。而辛夷冰片牛蒡之偕。风热以理。又可想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痰气。则如 南星之散经络风痰。天麻之治肝经气郁虚风。川芎之散肝经气郁之类。而麝香之偕。痰气并 理。又可思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风毒。则有如蛇蜕之能杀蛊辟恶。蜈蚣之能散瘀疗结之类 。而山甲草乌牛蒡肥皂之偕。风毒以理。又其余矣。风病在肝而更见有寒湿之症。则有宜于 蔓荆僵蚕五加皮乌尖附之类。但其功用治效。则有殊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骨痿不坚之症。
则有宜于虎骨虎胶之类。但其气味缓急。则有间矣。至于风病在肝而症见有肌肤燥热。则不 得不用荆芥以达其肤而疏其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疮疥目赤。则不得不用蒺藜以散其风而逐 其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湿热燥痒。则不得不用芜荑以泄其湿。要皆随症审酌以定其趋。但 其理道无穷。变化靡尽。其中旨趣。在于平昔细为体会。有非仓卒急迫所能得其精微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山草)散足太阳膀胱游风头痛兼治风湿相搏骨节痛 羌活(专入膀胱。兼入肝肾。按大明曰。独活是羌活母也。则知羌活即为独活之子。又 按时 珍言羌活独活是一物二种。正如川芎抚芎苍术白术之义。)辛苦性温。味薄气雄。功专上升 。凡病因于太阳膀胱。而见风游于头。发为头痛。(经曰。身半以上。风受之也。身半以下 。湿受之也。故风多达巅顶。)并循经脊强而厥。发为刚 柔 。(足太阳之脉行于身背。凡 伤寒无汗为刚 。伤风有汗为柔 。 症皆是风寒干于太阳。故见脊强。)并当用此调治。(
症宜同独活调治。头痛宜同川芎调治。若血虚见 忌用。)且能兼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而使肌表八风之邪。并周身风湿相搏百节之痛。皆能却乱反正。而治无不愈者也。盖羌活独 活虽皆治风之品。(张介宾曰。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 所中也。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热等症。五风由内而 病。则绝无外症。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内伤者由于七情。故多阴虚。凡脏气受伤 。脾病者病在肢体。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或在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