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脉。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 然者。人知阴虚有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 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 乎?今以神离形坏之症。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 然。凡旱则多燥。燥则风生。是风木之化从乎燥。燥则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 补真阴以救根本。则风燥自除矣。甚至有元气素亏。卒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 。此 厥竭之症。尤与风邪无涉。设非大剂参附。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察其表里。又 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招风 。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是促人之死也。)而此专治太阳之邪。上攻于头。旁及周 身肌表。不似独活。专理下焦风湿。病在足少阴肾气分。而不连及太阳经也。但羌活性雄。
力非柔懦。凡血虚头痛及遍身肢节痛者。皆非所宜。(伤气损血。)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山草)搜足少阴肾伏风头痛并两足湿痹 独活(专入肾)。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
发为头 痛。(痛在脑齿。)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胜湿。故二活 兼胜湿。)风毒齿痛。(肾主骨。齿者骨之余。)头眩目晕。非此莫攻。(肘后方用独活煮酒。
热漱之。)缘此有风不动。无风反摇。故名独摇草。(摇者动活之意。故名独活。)因其所胜 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 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表之表。)独有助表之力 。(表之里。)羌行上焦而上理。(土属气。故云羌活入气。)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
独 行下焦而下理。(下属血。故云独活入血。)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 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去皮焙用。蠡实为使。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山草)有膀胱上焦筋骨风邪仍为风药通用 防风(专入膀胱。兼入脾胃)。味甘微温。虽入足太阳膀胱。以治上焦风邪。头痛目眩。
脊痛 项强。周身尽痛。(之才曰。得葱白能行周身。)然亦能入脾胃二经。(杲曰。若补胃。非此 引用不能行。)以为去风除湿。(凡风药皆能胜湿。)盖此等于卑贱卒伍。任主使唤。能循诸 经之药以为追随。故同解毒药。则能除湿扫疮。同补气药。则能取汗升举。(或同黄 芍药 以止汗。或合黄 固表为玉屏风散。)实为风药润剂。比之二活。则质稍轻。气亦稍平。
凡属风药。皆可通用。但血虚 急。头痛不因风寒。泄泻不因寒湿。阴虚盗汗。阳虚自汗。
火升发嗽者。则并当知所禁矣。(凡表药多有损于脏腑气血。)出北地黄润者佳。泗风车风 。不堪入药。上部用身。下部用梢。畏萆 。恶干姜白蔹芫花。杀附子毒。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芳草)散肝 肌肤气分风邪仍兼血分疏泄 荆芥(专入肝)。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故能入肝经气分。驱散风邪。凡风 在于皮 里膜外。而见肌肤灼热。头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者。用此治无不效。(时珍曰。其 治风也。贾丞相称为再生丹。许学土谓有神圣功。戴院使许为产后要药。萧存敬呼为一捻金 。陈无择隐为举卿古拜散。夫岂无故而得此隆誉哉?)不似防风气不轻扬。驱风之必入人骨 肉也。是以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用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且既入于肝经风 木之脏。则肝即属藏血之地。故又能以通利血脉。俾吐衄肠风崩痢产后血晕疮毒痈肿血热等 症。靡不藉其轻扬。以为宣泄之具。宁于风木之脏既于其气而理者。复不于血而治乎!(本 入肝经气分。兼入肝经血分。)玩古方产后血晕风起。(血去过多则风自内生。故常有崩晕之 患。不待外风袭之也。)有用荆芥为末。同酒。及或童便调治。崩中不止。有用炒黑荆芥以 治。于此可见其概矣。连穗用。治血须炒黑。(穗在于巅。故善升发。黑能胜赤。故必炒黑 。)反鱼蟹河豚驴肉。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驱风内容:(芳草)散肝气祛肝风 芎 (专入肝。兼入心包胆)。辛温升浮。为肝胆心包血分中气药。故凡肝因风郁。而 见腹痛 胁痛血痢寒痹筋挛目泪。及痈疽一切等症。治皆能痊。(痈从六腑生。疽自五脏成。皆属血 气阻滞所致。)缘人一身血气周流。无有阻滞。则百病不生。若使寒湿内搏。则血滞而不行 。(为不及。其毒为阴。)热湿内搏。则血急而妄沸。(为太过。其毒为阳。)气郁于血。则当 行气以散血。血郁于气。则当活血以通气。行气必用芎归。以血得归则补。而血可活。且血 之气。又更得芎而助也。况川芎上行头目。(元素曰。川芎其用有四。为少阳引经。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