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56页

。顶巅风痛。疳虫湿 。恶肉死肌。疔肿痔漏。腰重膝 屈。按此苦能燥湿。温能通活。为祛风疗湿之圣药。或作膏。(如采根叶。根名万应膏。)或 作汤浴。自然风除湿祛。血活气行。而病即愈。但此通顶连脑。下达督脉。服此最忌猪肉。
(猪肉动风助湿。)及风邪触犯。则遍身发出赤丹。而致病益增甚耳。去刺。酒拌蒸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隰草)散肝经风虚 草(专入肝)。味苦而辛。性寒不湿。故书载须蒸晒至九。(数穷于九。)加以酒蜜 同制。
则浊阴之气可除。而清香之气始见。是以主治亦止宜于肝肾风湿。而见四肢麻木。筋骨冷痛 。腰膝无力。风湿疮疡等症。以其苦能燥湿。寒能除热。辛能散风故也。若使并非风湿。而 见腰膝无力等症。则又属于血虚而不可用辛散之味矣。然熟用犹可。其性不甚伤正。若生用 不制。则又令人作泄。不可不知。以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八、九月九采者尤佳 。至云服能益气。止是风湿既除之验。宋张咏表进轻身之说。亦是浑同肤廓之语。非实诠也 。(宋张咏进 表云。其草金棱银丝。素茎紫核。对节而生。颇同苍耳。臣契百服。眼目 清明。积至千服。须发乌黑。筋力轻健。效验多端。)去粗茎。留枝叶花实。酒拌蒸晒九次 。蜜丸。捣汁熬膏。炼蜜三味收之。加以酒治。始可投服。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隰草)散阴中结热 夏枯草(专入肝)。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治一切瘿 湿痹。目 珠夜痛 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汪昂曰。按目珠属阳。故书痛点苦寒药则效。黑珠属阴。故 夜痛点苦寒药反剧。时珍曰。一男子至夜。目珠疼连眉棱骨痛及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 反甚。诸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月余。以夏枯草二两。香附二两。甘草 四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清调服。下咽则疼减半。至四五服。良愈矣!)何书又言气禀 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
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症。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力耳。若属内火 。治不宜用。又药何以枯名。以其冬生而夏枯也。茎叶同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蔓草)散毒泄热 青木香(专入肺)。即马兜铃根。又名土木香者是也。味辛而苦。微寒无毒。诸书皆言 可升可 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膈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 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故肘后治蛊毒。同酒水煮服。使毒从小便 出矣。惟虚寒切禁。以其味辛与苦。泄人真气也。秃疮瘙痒可敷。(出精义)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隰草)散火气消痈毒 野菊花(专入肺肝)。一名苦薏。为外科痈肿药也。其味辛而且苦。大能散火散气。故 凡痈毒 疔肿瘰 眼目热痛。妇人瘀血等症。无不得此则治。以辛能散气。苦能散火者是也。是以经 验方治瘰 未破。用根煎酒热服。渣敷自消。孙氏治毒方用此。连根叶捣烂。煎酒热服取汗 。以渣敷贴。或用苍耳同入。或作汤服。或为末酒调。自无不可。(卫生简易方)但胃气虚 弱 。切勿妄投。(震亨曰。野菊花服之大伤胃气。)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水草)入肝散风入脾利湿 浮萍(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 草一语 。括尽浮萍治功。故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搔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 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至本经载 长须发者。以毛窍利而血脉荣也。(风去血荣。)止消渴者。以经气和而津液复也。(热去津 生。)胜酒者。以阳明通达而能去酒毒也。总皆因其体浮。故能散风。因其气寒。故能胜热 。因其产于水上。故能以水利水耳!用浮萍其背紫色为末。蜜丸弹子大。空心酒服。然必大 实大热。方可用此。若表虚自汗者。其切禁焉。烧烟辟蚊亦佳。但气虚切勿近此。(绣见有 一妇人用此辟蚊。其儿仅两周耳。因此即毙。)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隰草)祛风养肺滋肾明目 甘菊(专入肝肺肾。)生于春。长于夏。秀于秋。得天地之清芳。(时珍曰。菊春生。夏 茂。
秋花。冬实。)禀金精之正气。其味辛。故能祛风而明目。其味甘。故能保肺以滋水。其味 苦。故能解热以除燥。凡风热内炽而致眼目失养。翳膜遮睛。与头眩晕恶风湿痹等症。服 此甘和轻剂。以平木(补金平木。)制火。(补水制火。)养肺(肺养则木平。)滋肾。(肾滋 则 火制。)俾木平则风熄。火降则热除。而病无不愈矣。(金水二脏药。)是以除目翳膜。有同 枸杞相对蜜丸。久服永无目疾。以单瓣味甘者入药。(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 人。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黄入阴分。白入阳分。紫入血分。术及枸杞根桑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