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57页

皮为使。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隰草)疏肺泄寒虚实寒热通用 款冬花(专入肺)。按书既载辛温纯阳。又载泻热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 渴。暨 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等症。其药似属两岐。讵知所谓纯阳者!因其气味上达。入阳而不 入阴。(的解)且经霜雪而秀。故谓其气纯阳。所谓能治咳逆者。因其咳因寒入。得此温暖 以为疏滞。则寒自顺而下矣。(温能散寒。)所谓能除热痰而嗽者。亦是热因寒入。痰因热成 。除寒而热可清。(除热亦在除寒。)除热而寒自解。(肺为清净之府。不容物杂。一有外感 。则气逆而不伸。一有内伤。则肺燥而不润。所以在喉则有如痒如梗。咳自外入者。宜辛宜 温。咳自内成者。宜滋宜补。故外宜于疏散。而收敛最忌。内则宜于滋养。而宣泄非宜。款 冬气味辛温。可以疏泄肺郁。而水亏火嗽。则有宜于冬地。劳嗽骨蒸。则有宜于丹皮地骨。
)所谓能治肺痿肺痈咳吐脓血者。亦是肺虚得此以为温润。故能服之即止。若使血因实致。
则 此断属难投。况此虽云纯阳。于火更不克助。故辛温之内。仍有和暖之意。是以书载可为寒 热虚实通用。生河北关中者良。(世多以枇杷蕊伪。)拣净花。甘草水浸暴用。得紫菀良。杏 仁为使。恶皂荚硝石玄参。畏黄 贝母(贝母虽畏。得之反良。)连翘麻黄青葙辛夷。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蔓草)入肺清热降气除寒 马兜铃(专入肺)。辛苦性寒。体轻而虚。熟则四开象肺。因苦则能入肺降气。因寒则 能泻 热除痰。因辛则于寒中带散。故肺热痰喘声音不清者。服此最宜。且其体轻则性上涌。故纂 要治蛇虫毒。一味浓煎。服之探吐。其毒即解。(汤剂用之多作吐。)至有云服马兜铃能补肺 阴者。取其热清气降。而肺自安之意。钱氏用此。同阿胶糯米补肺。其功原在糯米阿胶耳。
岂马兜铃之谓哉?又云可治肠风痔 。以肺与大肠为表里。肠胃之热。本于肺脏所移。肺清 而肠之热与之俱清耳。(日华本草治痔 肿痛。以马兜铃于瓶中烧烟熏病处良。)若肺寒喘嗽 失音者切忌。去筋膜。取子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山草)入肺涩血散瘀 白芨(专入肺)。味苦而辛。性涩而收。微寒无毒。方书既载功能入肺止血。又载能治 跌扑折 骨。汤火灼伤。恶疮痈肿。败疽死肌。得非似收不收。似涩不涩。似止不止乎。不知书言功 能止血者。是因性涩之谓也。(血出于鼻。是由清道而至。血出于口。是由浊道而来。呕血 出于肝。吐血出于胃。痰带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摘玄云。试血法。吐水 内浮者。肺血也。沉者。肝血也。半浮半沉者。心血也。服白芨须随所见。以羊肺肝心同服 者佳。)书言能治痈疽损伤者。是因味辛能散之谓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 去腐逐瘀生新。至云重囚肺有白芨一事。因剖而见。色犹不变。虽云肺叶损坏可以复生。然 终涉于荒唐。未可尽信。(台州狱吏悯一重囚。囚因感之云。吾七犯死罪。遭刑拷。肺皆损 伤。得一方。用白芨末米饮送下。其效如神。后囚凌迟。剖开胸。见肺间窍穴。皆白芨填 补。色犹不变也。)手足皴裂。面上黑 。(即面疮)并跌打损伤。(酒调服。)汤火灼伤。(油 调敷。)用治亦效。紫石英为使。恶杏仁。反乌头。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夷果)治胸膈瘴疠膨胀 槟榔(专入肠胃)辛苦而温。书何言其至高之气。彼独能泻。使之下行以至于极。以其 味苦主 降。性如铁石之重。故尔有坠下之力耳。是以无坚不破。无胀不消。无食不化。无痰不行。
无水不下。无气不除。无虫不杀。(如阴毛住虱。用此煎水以洗。)无便不开。(凡开二便药 内。多有用此。)故凡里急后重。(同木香用。)岚瘴疠疟。(如达原饮治疫用此。)并水肿脚 气。酒醉不醒。无不因其苦温辛涩之性。以为开泄行气破滞之地耳!至书所云饱能使之饥。
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气也。饥能使之饱。醒能使之醉者。以槟榔必用 叶裹嚼。 叶气 味辛温。得此能除中外之气。以散瘴疠之邪也。(岭南瘴地。多以槟榔代茶。)然非瘴之地。
不可常服。恐其能泄真气耳!鸡心尖长。劈之作锦纹者良。(时珍云。峤南地热。四时出汗 。人多黄瘠。食之则脏气疏泄。一旦病瘴。不敢发散攻下。岂尽气候所致?槟榔盖亦为患。
殆未思耳。又朱晦庵槟榔诗云。忆昔游南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蠲疾 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縻烂七非中。亦以其治疾杀虫之功。而不满其代茶之俗 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夷果)散无形胸膈膨胀 腹皮(专入肠胃。时珍曰。大腹以形名。所以别鸡心槟榔。弘景曰。向阳者为槟榔。向 阴者 为大腹也。)辛热性温。比之槟榔大有不同。盖槟榔性苦沉重。能泄有形之滞积。腹皮其性 轻浮。(故能入腹。)能散无形之积滞。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香港脚壅逆者宜之。惟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