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 同生姜。则能止呕。(十剂篇云。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同半夏则豁痰。同杏仁则 治大肠气闭。同桃仁则治大肠血闭。至其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味辛温。则入脾肺而 宣壅。不如青皮专入肝疏泄。而无入脾燥湿。入肺理气之故也。(诸湿皆属于脾。诸气皆属 于肺。)然多服亦能损气。(胃气亦赖痰养。不可用此尽攻。)用补留白。下气消痰除白。(出 圣济)即书所名橘红。(今人有以色红形小如枳实者代充。其破气实甚。)然亦寓有发表之意 。(以皮治皮意。)核治疝痛偏坠。(凡核多入肾。而橘核尤入囊核。亦物类相感意。时珍曰 。橘核入足厥阴肝。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痛。及内 卵肿偏坠。或硬如石。或肿至溃 。有极核丸。用之有效。)叶散痈肿。(莫强中为丰城令时得疾。凡食已。辄胸满不下。百方 不效。偶家人合橘红汤。因取尝之。似相宜。连日饮之。一日。忽觉胸中有物坠下。大惊目 瞪。自汗如雨。须臾腹痛。下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顿愈。盖脾之 冷积也。其方用橘皮一斤去穣。甘草盐花各四两。为末。煮干点服。名二肾散。丹溪变为润 下丸。用治痰气有效。惟气实人服之相宜。气不足者。不宜用之也。)取广陈久者良。(陈则 烈气消散。故名陈皮。与半夏同用。名为二陈。)治火痰童便制。寒痰姜汁制。治下焦盐水 制。核去皮炒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山果)行肝气滞 青皮(专入肝)。本于橘生。其皮则一。何为因青而异。盖犹人当少壮。则性燥暴而少 柔。人 当老年。则性渐减而不燥。青皮未经寒暑。燥气不消。故其赋性最劣。其色青。青属木。木 主肝。故青独于肝经则入。其味苦。故能入肝而下气。(杲曰。青皮乃足厥阴引经之药。能 引食入太阴之仓。破滞消坚。皆治在下之病。)然仍兼有辛气内存。故于下中仍兼宣泄。(柴 胡疏上焦肝气。青皮平下焦肝气。陈皮浮而上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气味各 别如此。)是以书载力能发汗。(时珍曰。小见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破泄削坚。除 痰消痞。并气郁久怒。久疟结癖。(嘉谟曰。久疟热甚。必结癖块。宜多服青皮汤。内有青 皮疏利肝邪。则癖自不结也。)疝痛(疝痛有由足厥阴郁气。)乳肿。(丹溪曰。乳房属阳明。
乳头属厥阴。乳母或因忿怒郁闷。浓味酿积。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开。阳明之血腾 沸。故热甚而化脓。亦有其子有滞痰膈热。含乳而摇嘘气。致生结核者。初起便须忍痛揉软 。吮令汗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滞。石膏清胃热。甘草节行浊血。栝蒌消肿导毒。
或加没药橘叶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少酒。若于肿处灸三五壮尤佳。久则凹陷。名乳岩。不可治 矣。)无不奏效。但有汗气虚切忌。(时珍曰。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醋炒用 。(时珍曰。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水果)升阳散瘀 荷叶(专入胆)。其味虽苦。其气虽平。然生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实有长 养生发 之气。故昔人谓其色青。主属木。其形仰。主上行。其中空。主上发。其象震。主入胆。为 东方胆木必用之药。故洁古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取其以为升发脾胃之气。(杲曰。
素问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荷叶生于水土之下。污秽之中。挺然独立。其色青。其形仰 。其中空。象震卦之体。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升乎?用此为引。可谓远识合道矣!
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补令胃浓。不致内伤。其利广矣。)东垣清震汤用此以治 头面风痛等症。取其以为升发风寒之具。(清震汤用荷叶一枚。升麻苍术各五钱。煎服。)闻 人规用此以治痘疮风寒外袭。变黑倒靥。取其以为温肌散邪之自。(闻人规论云。痘疮已出 。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 靥。必身体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贝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 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故也。此药易得。而活人甚众。胜于人牙龙 脑也。)证治要诀用此一味烧灰单服。以治阳水浮肿。取其温以行水之意。至入脾胃。须用 其蒂。谓之荷鼻。取其味浓独胜他处。但服荷叶过多。令人瘦劣。非可常用。试观丹士缩银 。用荷叶同 。而银质顿轻。于此可知其概矣。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造酿)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 神曲(专入脾胃)。辛甘气温。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苍耳红蓼六味作饼蒸郁而 成。(
造曲法。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用白面百斤。赤豆未。杏仁泥。青蒿苍耳红蓼汁各三升。
以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腾蛇勾陈六神。通和作饼。 生黄衣。晒收陈久。炒用。)其性六味 为一。故能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小儿补脾。轻平等药。医多用此以为调治。(
养胃丸治脾胃俱虚。用神曲六两。麦芽三两。炮干姜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