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 用。以其能泄真气也。子似槟榔。腹大形扁。(治功与槟榔同。)取皮酒洗后。以豆汁洗过。
晒干煨切用。(思邈曰。鸩鸟多栖其树。故宜洗净。)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灌木)散肝风热 蕤核(专入肝。)眼科药也。凡眼多因风热乘肝。以致血虚而目不得明。故病必见上 下眼胞风 肿弦烂。左右 热障 。(仁斋曰。拘急牵飕。瞳青胞白。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为风眼 。乌轮突起。胞硬红肿。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为热眼。眼浑而泪。胞肿而软。上壅 。酸 涩微赤。是为气眼。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搏。则痒涩皆沉。血热交聚。故生淫肤 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热。鲜红而 妒赤者为实热。两 呈露生 肉者。此心热血旺。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滞则 瞳人内涌。白睛带赤。冷症则瞳仁青绿。白睛枯槁。眼热经久。复为风热所乘。则赤烂。
眼中不赤。但为痰饮则作疼。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热气蓄聚而伤饱。所以胞合。白 睛带赤或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间如疮点者。其热属脾。翳起肺家受热。翳如 碎米状者易散。翳如梅花者难消。)得此温能散风。(气不甚温。)寒能胜热。甘能补血。俾 火退泪止。而目疾瘳矣。赤筋在翳膜外者。得此则宜。(拨云膏取下翳膜。蕤仁去油五分。
青盐一分。猪 子五钱。共捣二千下如泥。 收点之。又方。蕤仁二两。去油。入白蓬砂一 钱。麝香二分。研匀收。去翳妙不可言。)汤浸。去皮尖。劈作两片。芒硝木通通草同煎一 伏时。取出研膏入药。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乔木)燥脾杀虫散皮肤骨节湿热 芜荑(专入脾。兼入肝)。味辛而苦。(时珍曰。芜荑有大小两种。小者即榆荚也。揉取 仁。
酝为酱。味尤辛。人多以外物相和。不可不择去之。入药皆用大芜荑。别有种。)气温无毒 。功专燥脾。去风化食杀虫。缘虫生于人腹。多因湿为之兆。滞为之得。风为之助。寒为之 成。上侵人咽。下蚀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则如钱。治法惟当用此煎服 。兼用暖胃益血理中之类。乃可杀之。且不独杀虫如是。即其皮肤骨节。湿热内入。留连不 解。以致秽垢不清。得以合其辛散等药。亦能去风除湿。而使气血调和。肢节安养。而无瘫 痪痿痹之候矣!柰世仅知扫虫杀蛊。(蛊牙作痛。以芜荑仁安蛀孔中。及缝中甚效。)而不知 此更散皮肤骨节淫湿。其亦未达本经之旨耳。形类榆荚。陈久气膻者良。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灌木)除风寒湿香港脚 五加皮(专入肝肾)。今人仅知此能理香港脚。而不知其香港脚之病。因于气寒湿三气而成。
风 胜则筋骨为之拘挛。湿胜则筋脉为之缓纵。男子阴痿囊湿。女子阴痒虫生。小儿脚软寒湿。
则血脉为之凝滞。筋骨为之疼痛。而脚因尔莫行。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 骨(骨属肾)而益精。温则祛风(肝主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 而治 。盖湿去则骨壮。风去则筋强。而脚安有不理者乎?但此虽属理脚之剂。仍不免有疏泄之虞 。须于此内参以滋补之药。则用之历久而不变矣。勿谓有五加之说。遂信竟为理脚圣药。而 置金玉满车于不问也。(昔孟绰子董士固相与言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宁得一 斤地榆。不用明月宝珠。时珍曰。五加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其功良深。仙家所述虽若过情 。盖奖辞多溢。亦常理耳!)茎青节白。骨硬皮黄根黑。芬香五叶者佳。远志为使。恶玄参 。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灌木)祛风逐热固肾 石南叶(专入肝。)味辛而苦。按辛则有发散之能。苦则具有坚肾之力。若使辛苦而热。
则云 妇人久服思男。其理或可信矣。然此止属辛苦而性不热。则治止可以言祛风。而补阴之说。
亦止因苦坚肾。而肾不泄。因辛散风。而阴不受其蹂躏也。(的解)若竟以为补阴滋水。则 理 已属有碍。而尚可云补火以思男者乎?(医书类多如此惑人。)若果有之。则凡类于此者。
何 莫不为思男之品。而附桂之雄。又将置之于何等地矣。李时珍亦明医中人。何竟附和而有是 言耶。 庵之辟。宜其有是。(汪昂曰。按石南叶补阴祛风则有之。然味辛不热。不助相火 。亦未闻邪淫方中用石南叶者。别录思男之说。殆不可信。)出关中者炙用。五加皮为使。
恶小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山果)宣肺气燥脾湿 橘皮(专入脾肺。兼入大肠)。味辛而温。治虽专主脾肺。(时珍曰。脾乃元气之母。肺 乃摄 气之签。故橘皮为二经气分药。)调中快膈。导痰消滞。利水破症。宣五脏理气燥湿。(汪自 曰。大法治痰以健脾顺气为主。洁古曰。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目下。)然同补剂则补。同泻 剂 则泻。同升剂则升。同降剂则降。各随所配而得其宜。(凡补药涩药。必佐陈皮以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