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78页

。用戎盐弹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 术二 两。水煎服之。)俾肾补而热除。咸入而坚软。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正此谓耳。出 西羌。不假煎 。方棱明润色青者良。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石)补心润肾软坚除热 盐(专入心肾)。之品类甚多。有生海、(江淮南北)生池、(山西解州)生井、(四川云 南)生土 、(戎盐)生阶、(光明盐)生石、(石盐)生树、(水盐)生草(蓬盐)之各异。然寒气味则 一。盐 味咸气寒。加以皂角末同煎。则味又兼微辛。五味惟咸润下。故凡大小便闭者。得此则通。
五味惟咸走血。故凡血热血痛者。得此则入。五味惟咸入骨。故补肾药。必当盐汤送下。而 诸骨筋痛。借此则坚。(骨消筋缓。皆因湿热所致。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譬如生肉 易溃。得盐性寒咸则能坚久不坏。时珍曰。肾主骨。咸入骨也。)五味惟咸润燥。而辛又能 泄肺。故凡痰饮喘逆。得此则降。(时珍曰。吐药用之者。咸引水聚也。能取豆腐。与此同 义。)五味惟咸软坚。故凡结核积聚。得此则消。五味惟咸补心。故凡病因心起而见喜笑不 休。则当用此沸饮遏止。(用盐 赤而饮。亦水制火之意。)至于痈肿恶毒。眼目暴赤。酒醉 颠狂。汤火急迫。凡其因热而起者。无不借此以寒胜热。(主意)而使诸症其悉平矣!但咸 虽 能走血。多食则血即凝。咸虽下趋。过咸则反水上吐。所以霍乱臭毒头疼腹痛等症。则可 引涎上膈而吐之也。水肿如何忌食。恐其以水助水之意也。横生逆生。如何用盐即便缩入正 产。(千金方用盐摩产妇腹。并涂儿足底。仍急爪搔之。)以其力有上舒之意也。水蛭蚯蚓及 蛊。如何得此即化。以其寓有以水济火之意也。(孙真人治喉中生肉。用绵裹筋头。拄盐揩 之。日五六度。圣惠方治帝钟喉风。垂长半寸。 食盐频点之。即消。)多食如何口渴。以 其渗去胃中津液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石)消脏腑热邪固结 朴硝(专入肠胃。兼入肾)。即皮硝。生于卤地。刮取。初次煎成为朴。由朴再煎为芒。
其性 最阴。善于消物。故以硝名。其味苦而且辛。凡五金八石。用此俱能消除。况人脏腑积聚乎 !然必热邪深固。闭结不解。用以苦咸以为削伐。则药与病符。自不见碍。(时珍曰。硝禀 太阴之精。水之子也。气寒味寒。走血而润下。荡涤三焦肠胃实热阳强之病。乃折治火邪药 也。好古曰。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黄引之。直入大腹润燥 坚泻 热。而母子俱安。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此之谓欤。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 后言之。则前气后血。以肾言之。总主大小便难。溺涩闭结。俱为水少火盛。成无己曰。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黄相须为用也。汪昂曰。丰城尉家有猫。子 死腹中。啼叫欲绝。医以硝灌之。死子即下。后有一牛。亦用此法得活。)如仲景大陷胸汤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之类。虽其用有大黄。可以除热。然亦不得不假软坚之药耳。若使病非 实热。及或热结不坚。妄用承气朴硝等以为消削。其不伤人性命几希。(唐时腊日。赐群臣 紫雪红雪碧雪。皆用此硝炼成者。通治积热诸病。有神效。贵在用者的中尔。)但朴硝初煎 性急。芒硝久煎差缓耳。大黄为使。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石)泻肠胃实热 玄明粉(专入肠胃)。系芒硝再煎而成。其色莹白。辛甘而冷。功用等于芒硝。皆有软 坚推陈 致新之力。(陈不除则泻痢不止。用宜同大黄推荡。正书所云通因通用之意。若热闭不解。
亦当用此下夺。)然 过多遍。其性稍缓。不似芒硝。其力迅锐。服之恐有伤血之虞耳!(王 好古曰。玄明粉治阴毒一切。非伏阳在内不可用。若用治真阴毒。杀人甚速。时珍曰。神农 本草言朴硝炼饵。服之轻身神仙。盖方士窜入之言。后人因此制为玄明粉。 炼多遍。佐以 甘草。去其咸寒之毒。遇有三焦肠胃实热积滞。少年气壮者。量与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 虚冷及阴虚火动者。服之是速其咎矣。)若佐甘草同投。则膈上热痰。胃中实热。肠中宿热 。又克见其治矣。兼洗眼目消肿。(绣族兄式和用玄明粉搽眼。初觉一二次甚明。召绣同搽 。绣揣眼病非热不得用。是因未允。越后族兄屡擦屡坏。始信余言不谬。)忌苦参。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石)解火热利水道 寒水石(专入胃肾)。又名凝水石。又名白水石。生于卤地。因盐精渗入土中。年久结 聚。清 莹有棱而成也。味辛而咸。气寒无毒。书载能治时行大热口渴水肿。盖以性禀纯阴故也。经 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收之。服此治热利 水。适相宜耳。(永类方男女转脬不得小便。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水煎即利 。易简方汤火伤。用寒水石烧研敷。经验方小儿丹毒皮肤热赤。用寒水石半两。白土一分。
为末。醋调涂。)然此止可暂治有余之邪。及敷汤火水伤。若虚人热浮。其切忌焉。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