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 之即化者真。否即是伪。但真者绝少。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天水)解热消燥 雪水(专入胃)。气禀太阴。水极似土。虽于冬时置而不问。然值伤寒阳毒。瘟疫时毒。
丹毒 内炽。并盛夏暑热内淫。而见燥热殆甚者。并可用此调治。(宗 曰。腊雪水大寒之水也。
故治以上诸病。)且能以解烧酒诸毒。是以书载凡治热症。可用块置于两乳之间。且云宋徽 宗因食冰过甚致病。医士杨介仍以冰煎诸药以治其源。深得用冰义耳。因知病因冰起。还以 冰解之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井清上膈热痰 孩儿茶(专入心肺)。味苦微涩。性凉无毒。功专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收湿凉血生肌。
凡一 切口疮喉痹。时行瘟瘴。烦燥口渴。并一切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
阴疳痔肿者。服之立能见效。出南番。是细茶末入竹筒。理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成。块 小润泽者上。大而枯者次之。真伪莫辨。气质莫考。用宜慎之。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兽)凉心平肝 熊胆(专入心肝。兼入脾大肠)。味苦性寒无毒。功专凉心平肝。惟其凉心。所以能治 心痛疰 忤热邪等症。惟其平肝。所以能治目赤翳 障。恶疮痔漏等症。且能入脾而治黄胆湿邪。入大肠而治久痢疳 湿热。并治小儿风痰壅塞 。发作惊痫。要皆除热凉血。而病自愈耳。凡此只可作丸。勿煎汤。通明者佳。(但以米粒 之多点水出。运转如飞者良。)性善辟尘。扑尘水上。投胆少许。则尘豁然而开。又取少许 。研滴水中。挂如线,直至水底不散者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无鳞鱼)鳢鱼肉补脾利水 鳢鱼胆泻心脾热治喉痹 鳢鱼胆(专入心脾)。即属乌鳢。又名七星鱼者是也。其物伏土胜水。味甘性寒无毒。
凡人身 患十种水气。垂死。可用肉与冬瓜葱白以治。且煮汤浴儿。可以稀痘。(杨拱医方摘要曰。
除夕黄昏时。用大乌鱼一尾。小者二三尾。煮汤浴儿遍身。七窍俱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 去也。若不信。但留一手一足不洗。遇出痘时。则未洗处偏多也。此乃异人所传。不可轻易 。)胆味书虽载甘。(日华曰。诸鱼胆苦。惟此胆甘可食。为异也。腊月收取。)然尝之终苦 。凡喉痹将死者。点入即愈。病深者水调灌之亦可。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蚌蛤)入肝除热磨翳 石决明(专入肝)。一名千里光。得水中阴气以生。其形如蚌而扁。味咸气寒无毒。入 足厥阴 肝经除热。为磨翳消障之品。缘热炽则风必生。风生则血被风阻而障以起。久而固结不解。
非不用此咸寒软坚逐瘀清热祛风。则热何能祛乎?故本事真珠母丸与龙齿同用。皆取清散肝 经积热也。但此须与养血药同入。方能取效。且此气味咸平。入服消伐过当。不无寒中之弊 耳。亦治骨蒸劳热五淋。(汪昂曰。能清肝肺故也。)研细水飞点目。能消外瘴。痘后眼翳。
可同谷精草等分细研。猪肝蘸食即退。七孔九孔者良。盐水煮。面裹煨熟。为末水飞。恶旋 复。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蚌蛤)除心肝热邪及脾肾湿热 珍珠(专入心肝。兼入脾胃)。即蚌所生之珠也。珠禀太阴精气而成。故中秋无月。则 蚌即无 珠也。此药冯楚瞻辨论最详。谓其功用多入阴经。其色光明。其体坚硬。大小无定。要以新 完未经钻缀者为尚。味甘微咸。气寒无毒。入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盖心虚有热。则神气 浮游。肝虚有热。则目生翳障。(目为肝窍。)除二经之热。故能镇心明目也。耳聋本属肾虚 有热。(耳为肾窍。)甘寒所以主之。逆胪者胪胀也。胸腹气逆胀满。以及手足皮肤皆肿也。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满胀大。皆属于热。此脾虚有热。兼有积滞所致。珍珠味甘 。既能益脾。寒能除热。体坚复能磨积消滞。故亦主之。珠藏于泽。则川自媚。况涂于面。
宁不令人润泽颜色乎?至于疔毒痈肿。长肉生肌。尤臻奇效。但体最坚硬。研如飞面。方堪 服食。否则伤人脏腑。外掺肌肉作疼。蚌蛤无阴阳牝牡。故珠专一于阴精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人)入解胃腑热毒 金汁(专入胃)。系取粪入镡。埋于土内。三年取出。莹清如水者是耳。味苦气寒。置 于土 中。时久得其土气最浓。故能入胃。大解热毒。凡湿热时行。毒势冲迫。势危莫制者。用此 灌之。下咽稍减。以其气味相投。故能直入其巢而破其毒耳。(的解)即初生小儿周时内毒 气 方张。用此服一二分。既能化毒。且能免后痘疹。此最灵验。但禀体气寒。体瘦色白者。不 可误用。恐其反夺天真耳。不可不审。灌花用此最良。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泻热内容:(人)涤肾热 秋石(专入肾)。本于人溺。因秋露水搅澄晒干刮取而成。故名秋石。味咸气温。据书 载能滋 阴润脏。退蒸软坚。治痨止嗽。通溺利便。涩精固气。且云经火 炼。去其咸寒。转为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