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88页

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 。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按医余云。索面豆粉。近杏仁则烂 。是杏仁能消其积也。狗咬伤疮。冠氏方用烂嚼杏仁以涂。即愈。是杏仁能解狗毒也。诸疮 肿痛。用杏仁去皮研摅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是杏仁能治疮疡毒也。目中翳遮。但瞳 子不破。圣济录用杏仁三升去皮。面裹作三包。糖火煨熟。去面研烂。压去油。每用一钱。
入铜绿一钱。研匀点之。是杏仁能治目翳也。)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 一主于肺经之血。(紫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 喘 便秘。于昼而见。(杏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闭。于夜而见。(桃仁)冯楚瞻论杏仁栝蒌均属 除 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杏仁)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
(栝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 皮 以佐。则气始通。(杲曰。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肺与大肠 为表里。贲门在胃口之上。上主往来。魄门即肛门。主收纳。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 。)至书所言久服令人须眉发落。亦是耗气之故。今人以此混治阴虚喘嗽。及于亡血家妄投 。其亦未明耗气损血之义也乎!去皮尖炒研。发散连皮尖研。双仁者杀人。得火良。恶黄 黄芩葛根。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下气内容:(灌木)除胸膈以下滞气 枳壳(专入肺胃。兼入大肠)。苦酸微寒。功专下气开胸。利肺开胃。凡人或因风寒食 滞。热 积湿停气郁。而见咳嗽胸满。便闭痰癖。症结呕逆。水肿胁痛。泻痢痔肿。肠风湿痹等症。
治皆能除。至书有云枳壳益气明目。似属诳诞。但人脏腑。本贵清利。清利则气自益而目自 明。枳壳体大气散。(的解)较之枳实。功虽稍逊。而利气宽胸。谓之益气。非其宜乎!(王 好古曰。枳实佐以参术干姜。则益气。佐以硝黄牵牛。则破气。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 消痞也。)但多用。则能以损胸中至高之气。虽束胎瘦胎。亦有进用枳壳之味。(昔湖阳公主 难产。方士进瘦胎饮。用枳壳四两。甘草二两。五月后。日服一钱。洁古改以枳术。名束胎 丸。)然必气实可投。若使气虚而用。则不免有虚虚之祸矣。(寇宗 谓瘦胎束胎二药。予甚 不然。盖孕妇全赖血气以养胎。血气充实。胎乃易生。彼公主奉养太过。气实有余。故可服 之。若概施则误矣!时珍曰。八九月胎气盛。壅滞。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 无虚也。气弱者。大非所宜矣。)陈者良。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下气内容:(灌木)
枳实(专入脾胃)。气味与枳壳苦酸微寒无异。但实小性酷。下气较壳最迅。故书载有 推墙倒 壁之功。不似枳壳体大气散。而仅为利肺开胸宽肠之味耳。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 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虽古有云枳壳治气。枳实治血。然气行则 血自通。究皆利气之品。而非通血之剂耳。故同白术则可调脾。同大黄则可推荡。(时珍曰 。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已。)若气虚痞满而用枳实枳壳。则与抱 薪救火者无异矣!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下气内容:(麻麦稻)降气宽肠消积 荞麦(专入肠胃)。味甘性寒。治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凡白带白浊泄痢。痘疮溃烂。
汤火 灼伤。气盛湿热等症。是其所宜。且炒焦热水冲服。以治绞肠痧腹痛。醋调涂之。以治小儿 丹毒赤肿亦妙。盖以味甘入肠。性寒泻热。气动而降。能使五脏滓滞。皆炼而去也。(俗言 一年沉积在肠胃者即去也。)若使脾胃虚弱。不堪服食。食则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食。
食则令人须眉脱落。又不可合黄鱼以食。皆是其性动降之故。(时珍曰。荞麦最降气宽肠。
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麦秆烧灰淋汁。即碱 。用化锻石。能去靥肉。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平泻者。从轻酌泻之意也。凡人脏气不固。或犯实邪不泻。则养虎胎患。过泻则真元有 损。
故仅酌其微苦微寒。至平至轻之剂以进。如泻脾胃虚热。不必过用硝黄。但取石斛轻淡以泻 脾。茅根以泻胃。柿蒂以敛胃蕴热邪。粳米甘米甘凉以固中而已。泻肺不必进用黄芩知母。
但用沙参清肺火热。百部除肺寒郁。百合清肺余热。薏苡仁清肺理湿。枇杷叶清肺下气。金 银花清肺解毒而已。泻肝不必进用胆草青黛。但用鳖甲入肝清血积热。消劳除蒸。旱莲草入 肝凉血。青蒿草清三焦阴火。伏留骨节。白芍入肝敛气。钩藤入肝清热除风而已。泻心不必 黄连山栀。但用麦冬清心以宁肺。连翘清心以解毒。竹叶清心以涤烦。萱草清心以醒忧利水 。郁金入心以散瘀。丹参入心以破血而已。泻肾不必进用黄柏童便知母。但用丹皮以除无汗 骨 蒸。地骨皮以除有汗骨蒸而已。至于调剂阴阳。则或用以阴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