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89页

止嗽消渴。解毒则或用以荠 。散瘀行血则或用以蒲黄没药苦酒。开郁则或用以木贼蒙花谷精草而已。凡此虽属平剂。
但用之得宜。自有起死回生之力。未可忽为浅常已也!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山草)肺火薰蒸 沙参(专入肺)。甘苦而淡。性寒体轻。故能入肺以泄热。及泻肺火。凡久嗽肺萎。金 受火克 者。服此最宜。盖以热气熏蒸。非用甘苦轻淡。不能以制焚烁之势。故嗽必借此止。若寒客 肺中作嗽。切勿妄用。以嗽既属寒成。复以寒药为治。不更使寒益甚乎?至书有言补肺养肝 。及益脾肾。皆是从肺子母受累推究而出。服此肺不受刑。子母皆安。即肝亦不受累。诸脏 并见安和耳。非真能以补阴也。(热在于肺宜用。肺热清而阴不受累。故书言人参补五脏之 阳。沙参补五脏之阴。)凡书所载药性补泻。类多如斯。不独沙参为然。似人参而体轻松白 实者良。生沙地长大。生黄土者瘦小。恶防己。反藜芦。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稷粟)清肺热除脾湿 薏苡仁(专入肺脾胃)。书载上清肺热。下理脾湿。以其色白入肺。性寒泻热。味甘入 脾。味 淡渗湿故也。然此升少降多。凡虚火上乘。而见肺痿肺痈。因热生湿。而见水肿湿痹。香港脚 疝 气。泄痢热淋。并风热筋急拘挛等症。皆能利水而使筋不纵弛。(筋为厥阴所主。而亦藉于 阳明胃土以为长养。盖阳明胃土。内无湿热以淫。则肺上不熏蒸焦叶。而宗筋亦润。宗筋润 则筋骨束而机关利。所以痿厥多因肺热焦叶。机关不利。而治痿则独取于阳明。故薏苡清热 除湿。实为治痿要药。震亨曰。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 弛。弛则引长。然寒与湿。未尝不挟热。三者皆因于湿。然外湿非内湿启之不能成病。故湿 之为病。因酒而鱼肉继之。甘滑陈久烧炙并辛香。皆致湿之因也。筋急寒热皆有。因热筋急 。当用薏苡清热除湿。因寒筋急。法当散寒除湿。似不宜用薏苡泻热之剂。汪昂不然衍义之 说。亦非确论。)非若白术气味苦温。寒性不见。号为补脾要药矣。此止清热利水之味。用 于汤剂。性力和缓。须倍他药。若津枯便秘。阴寒转筋。及有孕妇女。不宜妄用。以性专下 泄也。杀蛔取根同糯米炒熟。或盐汤煮过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隰草)清心肺火 麦冬(专入心肺)。有类天冬。然麦冬甘味甚多。寒性差少。天冬所主在肺。而麦冬所 主。则 更在肺而在心。是以书载功能消痰止嗽。(治嗽须分外感内伤。如外感则声盛而浊。先缓后 急。日夜无度。痰涎稠粘而喘急。内伤则声怯而槁。先急后缓。或早甚。或暮甚。清痰小气 而喘乏。外感则其发必暴。或为寒热。或为气逆。或为鼻塞声重头痛。轻者脉亦相缓。重者 脉见弦洪。内伤其发有渐。或素有劳积虚损。日渐以甚。其症或为寒热潮热。或为形容瘦减 。或两颧常赤。或气短喉干。其脉轻亦微数。重必细数弦紧。)解热除烦。去痿除呕。(痿按 经言肺热叶焦。皮毛虚弱急薄以着。则生为足弱不能以行之症。心热火炎下厥。而生胫纵不 能任地之症。肝热口苦血干。而成拘挛筋痿之症。脾热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之症 。肾热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之症。独肺热而叶焦。高源化绝。而诸脏不得仰肺灌 溉。故痿独推于肺。而治痿又责重于阳明。)而又载同人参则能复脉生津。(名生脉散。)非 合心肺而皆治乎?盖肺朝于百脉。脉属心。心燥则肺失养而脉绝。心清则气即充而脉复。麦 冬气禀清肃。能于心中除烦。(肺清则水得生而心不烦。)譬如人当盛暑。则燔灼不宁。若值 秋风一至。则炎热顿解。而无燥郁不堪之候矣!(东垣曰。人参甘寒。泻火热而益元气。麦 冬苦寒。滋燥金而清水源。五味酸温。泻丙火而补庚金。益五脏之气也。)至于乳汁不开。
用此则能通活。热血妄行。用此则能即止。他如膈上之稠痰。得此则消。心下之支满。得此 则除。脾有积热则化。胃有火呕则止。色因血枯即润。嗽久不止即愈。诚保肺之津梁。清心 之指南也。但气寒而虚人禁用。肥大者良。去心用。入滋补药酒浸。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 。畏苦参青葙木耳。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蔓草)除肺寒泄肠热杀虫止嗽 百部(专入肺)。甘苦微温。功专杀虫。能除一切蛊毒。及传尸骨蒸。树木蛀虫。疳积 疥癣。
(虫触烟即死。)然亦能治寒嗽及泄肺热。以其气味甘温故也。李时珍云。二冬亦属治嗽。
但 二冬性寒治热。此则气温治寒耳。百部虽云微温。而苦过于甘。于气总属有碍。似于虚人不 宜。(苦伤气。)不可不知。根多成百。故以百名。取肥实者。竹刀劈去心皮。酒浸焙用。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篇名>平泻内容:(柔滑)清心肺余热 百合(专入心肺)。甘淡微寒。功有利于肺心。而能敛气养心。安神定魄。(朱二允曰。
百合 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然究止属清邪除热利湿之品。因其气味稍缓。且于甘中有收。
故 于心肺最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