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蓟力 迅 。小蓟只可退热凉血。若大蓟则于退热之中。犹于气不甚伤也。(恭曰。大蓟叶疗痈肿。而 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也。)能理血疾。不治外科。若脾胃虚寒。饮食不思。泄泻不止者。
切勿妄服。两蓟相似。花如髻。大蓟茎粗而叶皱。小蓟茎低而叶不皱。皆用茎。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 )甘蔗除热润燥 沙糖导血通滞 白糖温补脾肺 沙糖(专入肝)。本于甘蔗所成。甘蔗气禀冲和。味甘气寒。已为除热润燥之味。其治 则能利 肠解烦。消痰止渴。至于沙糖。经火 炼。性转为温。色变为赤。与蔗又似有别。(时珍曰 。沙糖本草言其性寒。苏恭谓其冷利。皆昧此理。)故能行血化瘀。是以产妇血晕。多有用 此与酒冲服。取其得以入血消瘀也。小儿丸散用此调服。取其温以通滞也。烟草用以解毒。
亦取其有开导之力也。然性温则消则下。故虚热过服则有损齿消肌之病。味甘主缓主壅。故 痰 湿过服。则有恋膈胀满之弊。此又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耳。(时珍曰。沙糖性温。殊于蔗浆。
故不宜多食。与鱼笋之类同食。皆不益人。今人每用为调和。徒取其适口。而不言阴受其害 也。)白糖因晒浮结而成。(种类造法不一。)体轻味甘色白。主治亦颇相似。然紫入血。而 白入气。久食反有热壅上膈之虞。书言能以清热。似非正谈。(时珍曰。石蜜糖比之紫沙糖 性稍平。功用相同。入药胜之。然不冷利。若久食则助热损齿生虫之害也。)试以口燥之会 食此。其燥益甚。口冷之会食之。其冷即除。且致转为燥渴生痰。于此可觇大概矣。又奚必 过为辨论哉!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隰草)入肝散结通血明目 谷精草(专入肝。兼入胃)。本谷余气而成。得天地中和之气。味辛微苦气温。故能入 足厥阴 肝及足阳明胃。按此辛能散结。温能通达。凡一切风火齿痛。喉痹血热。疮疡痛痒。肝虚目 翳。涩泪雀盲。至晚不见。并疳疾伤目。痘后星障。服之立能有效。且退翳明目。功力驾于 白菊。而去星明目。尤为专剂。(时珍曰。谷精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 。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似在菊花之上也。)试看望月沙系兔所食。此草而成望月沙 。亦能治眼。则知此更为眼家要药矣。取嫩秧花如白星者良。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隰草)入肝行血不留 王不留行(专入肝胃)。在古已命其名。谓此虽有王命。其性走而不守。不能以留其行 也。又 按古书有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之乳常流。亦云行血之力也。观此数语。已得气味主 治大要矣。又着其味曰辛。曰甘曰。平。其气曰温。其功则能入足厥阴肝经血分。去风除 痹。通经 利便。下乳催生。散痈肿。拔竹刺。与瞿麦同功。则知气味疏泄。洵尔至极。又安能有血而 克止乎。何书又言止血定痛。能治金疮。似与行血之意又属相悖。(颂曰。张仲景治金疮。
有王不留行。贞元广利方治诸风 。有王不留行汤。皆最效。)讵知血瘀不行。得此则行。
血出不止。得此则止。非故止也。得其气味以为通达。则血不于疮口长流。而血自散各经。
以致其血自止。其痛即定。岂必以止为止哉?(意义彰明。)但古人表着治功。多有如此立 说 。以留后人思议。不可不细审焉。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用。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蔓草)活血利水 天仙藤(专入肝脾)。即青木香马兜铃藤也。味苦气温。观书所论主治。止属妊娠子肿。
(始 自两足。渐至喘闷似水。足趾出水。谓之子气。)及腹痛风痨等症。而于他症则未及焉。即 其所治之理。亦不过因苦主于疏泄。性温得以通活。故能活血通道。而使水无不利。风无不 除。血无不活。痛与肿均无不治故也。昔有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子陈皮甘草乌药。等分 为末。用木瓜生姜苏叶煎汤服。)以治子肿。其亦可以知其概矣。叶似葛。圆而小。有白毛 。根有须。四时不凋者是。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石草)破瘀逐血补骨 骨碎补(专入肾。兼入心)。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
(耳 属肾。)久泻。(肾司开合之权。久泻多责于肾。)跌仆损伤骨痛。牙痛血出。无不用此调治 。(泄泻。研末入猪肾煨食。牙痛。炒黑为末擦牙。折伤。粥和末裹伤处。)俾其肾补骨坚。
破瘀生新。而病即除。至命其名曰骨碎补。以其骨碎能补骨故耳。虽与补骨脂相似。然总不 如补骨脂性专固肾通心。而无逐瘀破血之治也。去毛。蜜拌蒸用。
<目录>上编\卷五血剂<篇名>温血内容:(香木)温血分寒除冷止痛 桂心(专入心)。本于肉桂。去外粗皮。取当中心者。为桂心。味甘辛热。专温营分之 里药。
凡九种心痛。(九种。一虫。二疰。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痛。后 人又祖其义而亦别之有九。曰饮、曰食、曰气、曰血、曰冷、曰热、曰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