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434页

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 之,米饮下。服后便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为妙。(《本事方》)
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仍艾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度。又 太山赤皮甘遂末一两,炼蜜和匀,分作四服,日一服取利。(《圣惠方》)
小便转脬∶甘遂末一钱,猪苓汤调下,立通。(《笔峰杂兴方》)
疝气偏肿∶甘遂、茴香等分。为末,酒服二钱。(《儒门事亲》)
妇人血结,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大黄二两,
甘遂、阿胶各一两,水一升半,煮半升,顿服,其血当下。(张仲景方)
膈气哽噎∶甘遂(面煨)五钱,南木香一钱,为末。壮者一钱,弱者五分,水酒调下。
(《怪病奇方》)。
痞证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甘遂面包,浆水煮十沸,去面,以细糠火炒黄为末。大人三 钱,小儿一钱,冷蜜水卧时服。忌油腻鱼肉。
消渴引饮∶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一两,为末,蒸饼丸绿豆大。每薄荷汤下二丸。忌 甘草。(《杨氏家藏方》)
癫痫心风∶遂心丹∶治风痰迷心,癫痫,及妇人心风血邪∶用甘遂二钱,为末。以猪心 取三 管血和药,入猪心内缚定,纸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钱,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将心煎 汤调下。大便下恶物为效,不下再服。(《济生方》)
马脾风病,小儿风热喘促,闷乱不安,谓之马脾风∶甘遂(面包煮)
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粉一角,为末。每服一字,浆水少许,滴油一小点,抄药 在上,沉下,去浆灌之。名无价散。(《全幼心鉴》)
麻木疼痛∶万灵膏∶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捣作饼贴之。内饮甘草汤。
(《摘玄方》)
耳卒聋闭∶甘遂半寸,绵裹插入两耳内,口中嚼少甘草,耳卒自然通也。(《永类方》)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续随子内容:(宋《开宝》)
【释名】千金子(《开宝》)、千两金(《日华 联步。
颂曰∶叶中出茎,数数相续而生,故名。冬月始长,故又名拒冬。
【集解】志曰∶续随子生蜀郡,处处亦有之。苗如大戟。
颂曰∶今南中多有,北土产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茎,茎端生叶,叶中复出数茎相续。
花亦类大戟,自叶中抽干而生,实青有壳。人家园亭中多种以为饰。秋种冬长,春秀夏实。
时珍曰∶茎中亦有白汁,可结水银。
【修治】时珍曰∶凡用去壳,取色白者,以纸包,压去油,取霜用。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妇人血结月闭,瘀血症瘕 癖,除蛊毒鬼疰,心腹 肠,下恶滞物(《开宝》)。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研碎酒服,不过三颗,
当下恶物(《蜀本》)。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日服十粒。泻多,以酸浆水或薄醋粥吃,
即止。又涂疥癣疮(大明)。
【发明】颂曰∶续随下水最速。然有毒损人,不可过多。
时珍曰∶续随与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其功皆长于利水。惟在用之 得法,亦皆要药也。
【附方】旧二,新四。
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诸药不效者,不过再服∶用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 两。同 少蜜捣作团,瓶盛埋阴处,腊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下,
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圣济录》)
水气肿胀∶联步一两,去壳研,压去油,重研、分作七服,每治一人用一服,丈夫生饼 子酒 下,妇人荆芥汤下,五更服之。当下利,至晓自止。后以浓朴汤补之。频吃益善。忌盐、醋 一百日,乃不复作。联步即续随子也。(《斗门方》)
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白汤下五十丸,
以去陈 。(《摘玄方》)
涎积症块∶续随子三十枚,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研匀,糯米饭丸芡子大。每服 一丸,
打破,以大枣一枚,烧熟去皮核,同嚼,冷茶送下。半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圣济 录》)蛇咬肿闷欲死∶用重台六分,续随子仁七粒,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
涂咬处,立效。(崔元亮《海上方》)
黑子疣赘∶续随子熟时涂之,自落。(《普济方》)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叶及茎中白汁内容:【主治】剥人面皮,去 (《开宝》)。敷白癜 疡(大明)。捣叶,敷蝎螫,立止(时 珍)。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莨菪内容:(音浪荡。《本经》下品)
【释名】天仙子(《图经》)、横唐(《本经》)
时珍曰∶莨菪,一作KT KT 。其子服之,令人狂野狼放宕,故 【集解】《别录》曰∶莨菪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
保升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