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腹中暖,小便利,为度。(《乾坤秘韫》)
香港脚赤肿,行步脚痛∶猫儿眼睛草、鹭鸶藤、蜂窠等分。每服一两,水五碗,煎三碗,
熏洗之。(《卫生易简方》)
牙齿疼痛∶猫儿眼睛草一搦,研烂,汤泡取汁,含漱吐涎。(《卫生易简方》)
男妇瘰 ∶猫儿眼睛草一二捆,井水二桶,五月五日午时,锅内熬至一桶,去滓,澄清 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椒、葱、槐枝煎汤洗疮净,乃搽此膏,数次愈。(《便民图纂方》)
癣疮有虫∶猫儿眼睛 草,晒干为末,香油调搽之。(《卫生易简方》)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甘遂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甘 (《别录》)、陵 (《吴普》)、
重泽 时珍曰∶诸名义多未详。
【集解】《别录》曰∶甘遂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
普曰∶二月、八月采。
弘景曰∶中山在代郡。第一本出太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胜,白 皮者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恶,盖赝伪者也。
恭曰∶甘遂苗似泽漆,其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草甘遂乃是蚤休,疗体全别,
苗亦 不同,俗名重台,叶似鬼臼、蓖麻,根皮白色。
大明曰∶西京者上,汴、沧、吴者次之,形似和皮甘草。
颂曰∶今陕西、江东亦有之。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大如 指头。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荠 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
其水如墨汁,乃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 时珍曰∶今人多以面裹煨熟用,以去其毒。
【气味】苦,寒,有毒。《别录》曰∶甘,大寒。普曰∶神农、桐君∶苦,有毒;岐伯、
雷公∶甘,有毒。
元素曰∶纯阳也。
之才曰∶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主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本经》)。
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别录》)。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甄权)。泻 肾经及隧道水湿,香港脚,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时珍)。
【发明】宗 曰∶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
元素曰∶味苦气寒。
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 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
时珍曰∶肾主水,凝则为痰饮,溢则为肿胀。甘遂能泄肾经湿气,治痰之本也。不可过 服,但中病则止可也。张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刘河间《保命 集》云∶凡水肿服药未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便去。又王 《百一选方》云∶香港脚上攻,结成肿核,及一切肿毒。用甘遂末,水调敷肿处,即浓煎甘草 汁服,其肿即散。二物相反,而感应如此。清流韩咏病脚疾用此,一服病去七八,再服而愈 也。
【附方】旧三,新一十九。
水肿腹满∶甘遂(炒)二钱二分,黑牵牛一两半,为末。水煎,时时呷之。(《普济方》)
膜外水气∶甘遂末、大麦面各半两,水和作饼,烧熟食之,取利。(《圣济总录》)
身面洪肿∶甘遂二钱半,生研为末。以 猪肾一枚,分为七脔,入末在内,湿纸包煨,
令熟食之,日一服。至四、五服,当觉腹鸣,小便利,是其效也。(《肘后方》)
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即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当 利黄水,为验。(《御药院方》传)
正水胀急,大小便不利欲死∶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子十文,研匀。每以一钱,
白面 四两,水和作棋子大,水煮令浮,淡食之。大小便利后,用平胃散加熟附子,每以二钱煎服。
(《普济方》)
小儿疳水∶珠子甘遂(炒)、青橘皮等分。为末。三岁用一钱,以麦芽汤下,以利为度。
忌酸咸三、五日。名水宝散。(《总微论》)
水蛊喘胀∶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研。每服一字,水半盏,煎三、五沸服。不过十 服。(《圣济录》)
水肿喘急,大小便不通∶十枣丸∶用甘遂、大戟、芫花等分。为末,以枣肉和丸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侵晨热汤下,利去黄水为度。否则次午再服。(《三因方》)
妊娠肿满,气急少腹满,大小便不利,已服猪苓散不瘥者∶用太山赤皮甘遂二两,捣筛,
白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得微下,仍服猪苓散不下再服之。猪苓散,见猪苓下 (《短剧方》)
心下留饮,坚满脉伏,其人欲自利反快∶甘遂半夏汤∶用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个,
以 水一升,煮半升,去滓。入芍药五枚,甘草一节,水二升,煮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同煎 八合,顿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
木鳖子仁四个,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用药四钱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