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尤宜禁之。
【主治】粳糕∶养脾胃,浓肠,益气和中。粢糕∶益气暖中,缩小便,坚大便,效(时 珍)。
【发明】时珍曰∶晚粳米糕,可代蒸饼,丸脾胃药,取其易化也。糯米粢,可代糯糊,
丸丹药,取其相粘也。九日登高米糕,亦可入药。按∶《圣惠方》治山瘴疟有糕角饮∶九月 九日取米糕角(阴干)半两,寒食饭二百粒,豉一百粒,独蒜一枚,恒山一两,以水二盏,
浸 【附方】新一。
老人泄泻∶干糕一两,姜汤泡化,代饭。(《简便方》)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粽内容:(《纲目》)
【释名】角黍。
时珍曰∶ 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 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 也。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疟药,良(时珍)。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寒具内容:(《纲目》)
【释名】捻头(钱乙)、环饼(《要术》)、 。
时珍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捻头,捻其头也。环饼,
象环钏形也。 ,易消散也。服虔《通俗文》谓之 ,张揖《广雅》谓之 KT ,《楚辞》
谓之 ,《杂字解诂》谓之 膏环。
【集解】时珍曰∶钱乙方中有捻头散,葛洪《肘后》有捻头汤,医书不载。按∶郑玄注 《周礼》云∶寒具,米食也。贾思勰《要术》云∶环饼一名寒具,以水搜,入牛羊脂和作之 ,入口即碎。林洪《清供》云∶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 余,宜禁烟用。观此,则寒具即今 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 煎食之。苏东坡《寒具诗》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 佳人缠臂金。
【气味】甘、咸,温,无毒。
【主治】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时珍)。
【附方】新二。
钱氏捻头散,治小儿小便不通∶用延胡索、苦楝子等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以捻 头汤食前调下。如无捻头,滴油数点代之。(钱氏小儿方)。
血痢不止∶地榆晒研为末。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热食之,以捻头煎汤送下。或以 地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蒸饼内容:(《纲目》)
【释名】时珍曰∶按∶刘熙《释名》云∶饼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有蒸饼、汤饼、
胡饼、索饼、酥饼之属,皆随形命名也。
【集解】时珍曰∶小麦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饼其来最古,是酵糟发成单面所造,丸药 所须,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载,亦一缺也。惟腊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悬之风干。
临时以水浸胀,擂烂滤过,和脾胃及三焦药,甚易消化。且面已过性,不助湿热。其以果菜 、油腻诸物为馅者,不堪入药。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消食,养脾胃,温中化滞,益气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爱竹谈薮》云∶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 罔措,或举孙琳治之。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下三十丸。曰∶今日进 三服,病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缗。或问其说。琳曰∶小儿 何缘有淋,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尔。若琳者,其可与语医矣。
【附方】新六。
积年下血∶寒食蒸饼、乌龙尾各一两,皂角七挺(去皮酥炙),为末,蜜丸。米饮每服 二十丸。(《圣惠方》)。
下痢赤白,治营卫气虚,风邪袭入肠胃之间,便痢赤白,脐腹 痛,里急后重,烦渴胀 满,不进饮食∶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为末,炼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化热服。(《传信适用妙方》)。
崩中下血∶陈年蒸饼,烧存性,米饮服二钱。
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不过数日即止。(《医林集要》)。
一切折伤∶寒食蒸饼为末。每服二钱,酒下,甚验。(《肘后方》)。
汤火伤灼∶馒头饼烧存性,研末,油调涂敷之。(《肘后方》)。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女曲内容:(《唐本》)
【校正】原附小麦下,今分出。
【释名】 子(音桓)、黄子。
时珍曰∶此乃女人以完麦罨成黄子,故有诸名。
【集解】恭曰∶女曲,完小麦为饭,和成罨之,待上黄衣,取晒。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下气,止泄痢,下胎,破冷血(苏恭)。
<目录>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篇名>黄蒸内容:(《唐本》)
【校正】原附小麦下,今分出。
【释名】黄衣(苏恭)、麦黄。
时珍曰∶此乃以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