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射工毒(《别录》)。御恶气 遁尸飞尸,及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弘景)。烧烟及服,辟邪魅(《日华》。藏器曰∶入镇宅 方用。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用温酒吞下七粒(思邈)。利气豁痰,除寒暖中,
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香港脚,筋骨腰节诸痛(时珍)。
【发明】震亨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古方控涎丹用白芥子,正此 义也。
时珍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按∶韩 《医通》云∶凡老人苦于痰气喘嗽,胸满懒食,不可妄投燥利之药,反耗真气。
因人求治其亲,静中处三子养亲汤治之,随试随效。盖白芥子白色主痰,下气宽中。紫苏 子紫色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白种者主食,开痞降气。各微炒研破,看所主为君。每剂不 过三、四钱,用生绢袋盛入,煮汤饮之。勿煎太过,则味苦辣。若大便素实者,入蜜一匙。
冬月加姜一片尤良。南陵末斋子有辞赞之。
【附方】新八。
反胃上气∶白芥子末,酒服一、二钱。(《普济方》)。
热痰烦运∶白芥子、黑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二 十丸,姜汤下。名白芥丸。(《普济》)
冷痰痞满∶黑芥子、白芥子、大戟、甘遂、胡椒、桂心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 十丸,姜汤下。名黑芥丸。(《普济方》)。
腹冷气起∶白芥子一升。微炒研末,汤浸蒸饼丸小豆大。每姜汤吞十丸,甚妙。(《续 传信方》)。
香港脚作痛∶方见白芷。
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防痘入目∶白芥子末,水调涂足心,引毒归下,令疮疹不入目。(《全幼心鉴》)。
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胸胁痰饮∶白芥子五钱,白术一两。为末,枣肉和捣,丸梧子大,每白汤服五十丸。(《摘 玄方》)。
<目录>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篇名>芜菁内容:(《别录》上品)
【释名】蔓荆(《唐本》)、九英菘(《食疗》)
、诸葛菜。
藏器曰∶芜菁,北人名蔓荆。今并汾、河朔间烧食其根,呼为芜根,犹是芜菁之号。芜 菁,南北之通称也。塞北、河西种者,名九英蔓荆,亦曰九英菘。根叶长大而味不美,人以 为军粮。
禹锡曰∶《尔雅》云∶须, 芜。《诗·谷风》云∶采葑采菲。毛苌注云∶葑,须也。孙 炎云∶须,一名葑苁。《礼坊记》注云∶葑,蔓荆也。陈、宋之间谓之葑。
陆玑云∶葑,芜菁也。幽州人谓之芥。郭璞云∶ 芜似羊蹄,叶细,味酢可食。扬雄《方 言》云∶ 、荛,蔓荆也。
陈、楚谓之 ,齐、鲁谓之荛,关西谓之芜菁,赵、魏之部谓之大芥。然则葑也,须也,
芜菁也,蔓荆也, 芜也,荛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时珍曰∶按∶孙 云∶ 、蔓荆苗也。其说甚通。掌禹锡以 芜释蔓荆,陈藏器谓 芜 是酸模,当以陈说为优。详见草部酸模下。刘禹锡《嘉话录》云∶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 荆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
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诸蔬其利甚博。至今蜀人呼为诸葛菜,
江陵亦然。又朱辅《溪蛮丛笑》云∶苗、僚、瑶、佬地方产马王菜,味涩多刺,即诸葛菜也。
相传马殷所遗,故名。又蒙古人呼其根为沙吉木儿。
【集解】弘景曰∶《别录》芜菁、芦菔同条。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叶不中啖。
芜菁根细于温菘而叶似菘,好食,西川惟种此。其子与温菘甚相似,而俗方无用,惟服食家 炼饵之,而不言芦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薰臭尔。
恭曰∶芜菁,北人名蔓荆,根、叶及子皆是菘类,与芦菔全别,体用亦殊。陶言芜菁似 芦菔,芦菔叶不堪食,是江表不产二物,理丧其真也。菘子黑色,蔓荆子紫赤色,大小相似。
芦菔子黄赤色,而大数倍,且不圆也。
大明曰∶蔓荆比芦菔梗短而细,叶大,连地上生,浓阔短肥,其色红。
颂曰∶芜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时常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谓之苔子),秋食茎 ,冬食根。河朔多种,以备饥岁。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尔。其子夏秋熟时采之。
宗 曰∶蔓荆,夏月则枯。当此之时,蔬圃复种,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 之中,有益无损,于世有功。采撷之余,收子为油,燃灯甚明,西人食之。河东、太原所出,
其根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西番吐谷浑地。
机曰∶叶是蔓荆,根是芦菔。
时珍曰∶《别录》以芜菁、芦菔同条,遂致诸说猜度。或以二物为一种,或谓二物全别 ,或谓在南为莱菔,在北为蔓荆,殊无定见。今按∶二物根、叶、花、子都别,非一类也。
蔓荆是芥属,根长而白,其味辛苦而